刘文静的奏章被兜头打了回来,但要让老刘接受现实那是不现实的,含沙射影的批评没起到效果,刘文静干脆扯开闹了。
从此以后,只要裴寂发表意见,刘文静总能找到纰漏,然后大搞批判,找不到纰漏,那就制造纰漏,进行批判。这就是所谓的为反对而反对。
公开唱反调往往意味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党争。当然,牵扯到王族,那就不是党争,而是宫斗了。
平心而论,刘文静干的这些事,很难说是李世民在背后指使,因为就算李世民不指使,刘文静跟裴寂唱反调也合于逻辑,所有的症结都可以归为羡慕发酵成妒忌,妒忌霉变成恨。
当年大家在太原,你长吁短叹惶惶不可终日,是我鼓励你。当日你搞不清状况,是我让李世民输钱给你,让你上了起事的大船,我为李家四处招兵买马时,你在跟李渊喝花酒,我出使契丹时,你还在喝花酒,我大战屈突通时,你仍然在喝花酒。现在你竟然爬到我的头上去了。这世界还有没有天理?!
从此,刘文静下定决心,决定一天必找裴寂一处碴,不然睡不着觉。但很快,刘文静连碴也找不上了,因为他下岗了。
因为浅水原一战为李世民背了黑锅,刘文静被削职为民,连班都上不了,自然无法跟裴寂抬杠,当然,刘文静并不着急,毕竟他是为领导背的黑锅,为领导背黑锅,总有平反的一天。果然,第三次大战,唐军反败为胜,刘文静欢天喜地回到长安,拿出箱子里的官服,认真洗了一下,准备明天好去上班。
官复原职是必须的,搞不好,还能混点别的赏赐。
命令下来后,刘文静不平静了。因为李渊给了他一个民部尚书的官。简单介绍一下,唐朝的政府机构分为三省六部,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跟尚书省。尚书省分为六部,民部尚书就是其一,后来为了避李世民的讳,将民字改成户字,这个官说小不小,正三品,说大也不大,人家刘文静下岗以前可是门下省的长官正二品的纳言啊。
人家都进步了,就老刘退步了。
更让刘文静愤怒的是,李渊太不厚道,不能官复原职还罢了,在中书省安排个三品的侍郎也行,或者在门下省安排个三品常侍或者四品谏议大夫也行啊,偏安排去当户部尚书,这不能不说是个比较刻薄的安排,至于刻薄在哪里,还是请尚书省的长官右仆射裴寂来说明一下。
小刘,以后你可是我的部下了,上班时间不要给我找不自在,不然,一堆小鞋等着你。
刘文静彻底失去了冷静。说实话,他确实有才,但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你一样优点,必定搭配另一件缺点。
有才的人往往恃才自傲。
被裴寂压一头的委屈实在难以发泄,现在,跟人抬杠也不在一个层次了,刘文静只有借酒消愁。消愁还罢了,醉酒之后,刘文静做出了一件耸人听闻的事情来。
有一天,刘文静喝了酒,突然抽出腰刀,对着家里的柱子就砍了起来,其表情十分类似于天桥下摆摊打小人的老太婆。边砍,刘文静边恶狠狠地说道:&ldo;总有一天我要砍下裴寂的脑袋!&rdo;
堂堂民部尚书,竟然公开威胁顶头上司,还喊打喊杀,这成何体统!
让刘文静失去理智的原因是绝望,就目前来看,他已经看不到出头的机会。其根源还在李世民身上。当年在太原,刘文静选择了李世民,裴寂选择了李渊。从年纪上看,刘文静选择了将来,裴寂选择了现在。就投资来说,刘文静的投资术要比裴寂的高明,但刘文静算到了一切,却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将来往往是由现在决定的。
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尽快稳定局势,也为了让一些喜欢押宝接班人的大臣死心(比如刘文静这样的),李渊马上册立了太子,从而堵死了李世民的希望,也断绝了刘文静今朝不行待明朝的奢望。
酒后失言的刘文静很快就要大难临头。
这一天,刘文静家比较热闹,在院子里摆着香案,一位法师披散头发嘴衔小刀手舞足蹈,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跳大神。据记载,刘家家里最近有不干净的东西,也就是闹鬼,刘文静专程请了这位法力高强的法师前来驱邪。又或者刘文静真的请了什么法师来扎裴寂?
邪没有驱走,鬼上身了。
在法师蹦蹦跳跳时,一处偏房内有一双孤独幽怨的眼睛望着眼前的一切,那双眼里闪出的光芒渐渐变得狠毒起来。
这双眼睛的主人是刘文静的宠妾,准确地说是前宠妾,这位宠妾以前天天劝刘文静上进,自己好跟着穿新衣服,哪里知道老刘升官发财后感情转移得比她换新衣快多了。没多久,刘文静就对她审美疲劳,移情别恋了。
这一天过后,这位怀有怨恨的小妾叫来了自己的兄长,写了一封状纸大义灭亲,状告其夫刘文静在家装神弄鬼,意图谋反。
李渊的调查组就下来了,这说明在这件事上,有人吹枕边风了。
李渊的调查组成员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调查组由裴寂、萧瑀领头,裴寂就不用多说了,他跟刘文静本是朋友,现在反目了,自然比一般的敌人更敌人。萧瑀是后梁皇族,他的姐姐就是杨广的皇后萧后,这会儿官居中书省长官内史令。此人因为是皇族之后,自视甚高,当然跟刘文静这样的暴发户没什么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