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乡亲还在慵散度年。
苏子意年初二去里正院拜了个年,收到刘夫人一个红封。回院打开一个,有十个铜板。这是她来到这一世拥有的不写字,如何算得读书认字?
“兄长有难处?”她以为他想反悔,不愿教她。
“为兄在想,这些学子们读书认字,可纸笔太过金贵……”
“啊,竟漏了这么重要的事。”苏子意拍了拍头,疏忽了!想了想,好像也能解决。
“这样,给我半月。兄长先带学子们背文章,若需要,背一袋沙铺学堂外面,树枝代笔,先凑合凑合。半月后,我帮你解决了这个难题。”
刘长义一听,又愣了。还能这样……
她说她来解决这个难题?怎的,所有问题在她看来,都像儿戏似的?
……
苏子意先是找到刘里正,让他帮忙凑凑人手,伐了木,先拼接一块大板粘牢,剩下的切成一块块小板,先上一层油墨,风干了再上一层原漆。油墨和原漆当然是找了王县令帮忙调配。后又让人从溪边低洼处掏了白色的粘土,塞小竹节里,烤干,又劈出来,只见一个白色小长条。众人也不知何用,反正这个小娘子奇奇怪怪的东西做得多了,大家也见怪不怪。
直到苏子意带着大家把东西送到学堂。众人才知,这是给学子们用的。
学子们收到小白条和小黑板子,还有些不明所以。苏子意做了示范,学堂里外都欢声一片。
于是报学人数,逐渐多起来。加起来有六七十人。而学堂一次只能堪堪坐下四五十人。
刘长义犯难的时候,还是苏子意出了主意解决难题。
“分两拨人,改成学三休三,公平无争议。就是兄长无休沐了。若可以,再找个闲余的书生带课。”
“对,还能如此,还能如此。”他也感慨,枉为儿郎,竟不比一个小娘子,又钦佩世家子弟见多识广,不是他们这些农夫所能匹及的,这就难怪他会落榜。
刘长义觉得,他已经开始有些依赖她,遇到难事先是找的她,而她似乎都能轻易化解。也越发觉得自己狭隘,一心只读圣贤书,其余都不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