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列火英雄演员 > 第40章 夜晚(第2页)

第40章 夜晚(第2页)

王首骁在寻找的过程中,从董熟面前经过。董熟静静地坐在那里,仪态端庄。而就在这时,人们看到董熟的裙子下面露出了四只脚。然而,王首骁只是看了一眼就过去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弟弟就在那里。王信看到这一幕,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那爽朗的笑声在屋子里回荡,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王信笑着把王首骁叫过来,指着董熟的裙子说道:“你娘亲难道长了四只脚?耀儿藏在那里了。”王首骁顺着王信手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恍然大悟。

王首骁兴奋地跑到董熟身边,慢慢掀开董熟的裙子,只见小小的王耀正蜷缩在那里,脸上还带着调皮的笑容。王首骁开心地叫道:“找到弟弟了!”

董熟温柔地看着两个孩子,眼中满是慈爱。她轻轻拍了拍王耀的头,说道:“耀儿,你可真会躲。”王耀笑嘻嘻地爬出来,扑进董熟的怀里。

王信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满是幸福。他笑着对孩子们说:“好了,现在弟弟找到了,等会儿开宴的时候可要乖乖的。”王首骁和王耀乖巧地点点头。

此时,诸葛稳步走上前去,他神色恭敬,微微躬身,语气中满是赞叹地说道:“主公,郡主与王子如此伶俐聪慧,实乃幸事一件。郡主活泼可爱,充满活力,寻找弟弟时那专注的模样令人动容。王子虽年幼,却也机灵聪慧,懂得躲藏起来与姐姐嬉戏。此等孩童之天真烂漫,实乃主公之福泽所至。”

一旁的王伏不甘落后,也急忙上前。他神色激动,语调激昂地说道:“主公,如今主公后继有人,且郡主与王子如此伶俐可爱,实乃上天眷顾。主公之威德,众人敬仰。有此伶俐之后,千秋万代,世人都要说得子当学吴王信了。主公之功绩与贤德,必将与这伶俐的子女一起,流芳百世,为后人传颂。”

“你们呐,不要以为本王如今蟒袍加身,就也变得喜欢那些阿谀奉承之词了。本王还是喜欢有真才实学之人。”王信微微眯起双眸,神色淡然地看着他俩的模样,随后轻轻端起茶杯,缓缓喝了一口。那优雅的姿态,尽显王者之气。

王伏听完王信的话语,立刻恭声说道:“主公,此次科举乃是举贡连考,进京赶考的举子之中,有一沧州举子,此人姓高,在下只知其姓,却不知其名讳。此人曾写下过一篇《赞镇海吼赋》,其中用词虽不十分华美,但也确实有些文才。然而,其才究竟有多少,却也难以定论。此赋流传开来,或赞其文采斐然,或唾其立意不明,可究竟此人是否有真才实学,还需进一步考量。”

王信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后,他转头看向董熟,开口问道:“王妃,你那学生叶婉就是沧州人吧?”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董熟听完王信的问话,轻轻摇了摇头,柔声说道:“不是,叶婉是滨州人。”她的眼神清澈而明亮,语气十分肯定。

“滨州啊,滨州,滨州在哪?”王信微微皱起眉头,喃喃自语道。他的目光中充满了疑惑,仿佛在努力回忆着关于滨州的信息。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陷入了沉思之中。

董熟瞧见王信陷入沉思的模样,轻声说道:“滨州在山东,就是武定府。”

王信听到“武定府”三个字,顿时恍然大悟。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明悟,说道:“是武定府啊,那本王知道了。那里时常遭受黄河泛滥之苦,黄河之水总是先淹武定府,再冲阳信县。”

董伯谦连忙应道:“没错,确实如此。黄河似乎极为偏爱从那里决堤。原本众人都以为运河修完之后,与黄河相连接,能够起到疏通河道的作用,从而减少决堤的情况发生。然而,事与愿违,即便运河已通,却依旧毫无用处,黄河依旧动不动就发洪水。”

王信听完董伯谦的话,脸上露出了些许失落之色。他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唉,武定府的黎民百姓受苦了啊。不过,老泰山,这黄河之水十分浑浊,想来是不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变得肥沃一些呢?”

诸葛说道:“会让土地肥沃但百姓依旧生活艰难,黄河决堤是洪灾,是像我们水淹右兰关那样的水灾,大灾过后,虽然土地肥沃,但庄稼已经绝收了。”

王信听完诸葛的话,神色凝重,沉默片刻后说道:“罢了,不说这事了。此事就让户部与工部去想办法解决吧。他们理应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为百姓谋福祉,寻找到应对黄河水患的良策。”稍作停顿,王信又想起方才之事,接着说道:“不过,王伏刚才所说的镇海吼赋,你可还记得内容?能否记诵一番?”

王伏听到王信的询问,微微一怔,随即定了定神,清了清嗓子说道:“大王,此赋臣虽不能完整记诵,但尚可忆起部分内容。”

他微微仰头,眼神中流露出思索之色,缓缓开口道:“沧州镇海吼,威镇沧海之滨。其形雄伟,如巨灵挺立;其势磅礴,若神兽降世。铁铸之躯,历经岁月沧桑而不朽;昂首之态,直面狂风巨浪而无惧。”

王伏的声音沉稳有力,在殿中回荡。他继续吟诵道:“观其貌,古朴雄浑,雕饰精美。龙纹盘绕,尽显威严之象;瑞兽附之,更添神秘之气。立于此地,似守一方安宁;威视四野,如护百姓福祉。”

“当海风呼啸,海浪汹涌,镇海吼岿然不动。其声如雷,可镇妖魔;其威如岳,能定风波。沧州之民,仰其神威,感其庇护,世代传颂,永志不忘。”王伏诵罢,微微躬身,静候王信的反应。

王信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说道:“此赋果然有些文采,那沧州举子有如此才情,倒也难得。”

一道道精心准备的凉菜准备就绪。那精致的摆盘,色彩的搭配,无不彰显着厨子和厨娘的用心与技艺。这些凉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餐桌上,散发着诱人的气息,仿佛在静静等待着一场盛宴的开启。

都在等待开宴的指令,再把热菜下锅烹制。

王信微微侧目,将目光投向桌上。只见那一道道凉菜已然整齐地摆放完毕,色泽鲜艳,搭配巧妙,散发着诱人的气息。他细细打量着这些精心准备的菜肴,眼中流露出满意之色。

片刻之后,王信缓缓抬起手来,那动作优雅而又果断。他微微扬起下巴,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好,开宴。”王府上人们纷纷动身入座。

王信与自己的岳父董伯谦一同端坐在主位之上。董伯谦神色沉稳,气场内敛,王信则自带一股威严之气。在董伯谦的一侧,董熟与董浩姐弟俩相邻而坐。

而在王信的一侧,王首骁和王首耀姐弟俩依次而坐。

董伯谦微微侧头,看向董熟,轻声问道:“熟儿,你婆婆呢?”王信闻声,微微转头,回应道:“家母不食晚饭,也不爱宴席,所以就没有过来。”

正在此时,王信派去看着自己母亲的丫鬟匆匆跑过来。王信看着她们,温声说道:“一会儿,在王太后房里给你俩单独摆一桌,不要着急。”丫鬟们刚要开口,却听到一个声音响起:“有宴一起,单独摆一桌,哪还有什么可高兴的了。”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王信的母亲缓缓走来。她身着华服,气质高贵,眼神中透着威严与慈爱。

门客们见状,立即起身,启声高喊:“我等拜见吴王太后。”

王信与众人也纷纷起身,向王太后行礼。王太后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免礼。她缓缓走到桌前,目光扫视一圈,最后落在王首骁和王首耀身上,眼神中满是慈爱与欣慰。

王信母亲听完众人的拜见之声,她身上那飞龙袍上的飞龙仿佛也被这气氛所感染,那绣制精美的飞龙图案此刻似乎都洋溢着一种别样的光彩,仿佛也在为这隆重的场面而高兴。王母缓缓开口说道:“这‘吴王太后’几个字听进耳朵里了是舒服啊。”

众人听到王母此言,皆微微低头,神色恭敬。王信上前一步,微笑着说道:“母亲能来,实乃今日宴会之幸。”

王母轻轻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说道:“既已开宴,便莫要拘束。”说罢,她缓缓入座。

厨房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那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炉火的呼呼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乐章。煎炒之声此起彼伏,那锅中的食材在高温的作用下迅速发生着变化,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烹炸之音不绝于耳,食材在滚热的油中翻滚跳跃,变得金黄酥脆;溜滑之技娴熟无比,食材在锅中轻盈地滑动,如灵动的舞者;炖煮之法沉稳有序,锅中的汤汁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