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碣村离东溪村不远。
吴用在晁盖庄上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便独自前往石碣村。
刘唐也听吴用的指令,到北京去,打探生辰纲行走的具体路线。
正午时分,吴用便到了石碣村。
只见那里山青青而叠翠,树依依而堆云。四水绕行,几处小径。高屋飞檐,古木成林。
篱笆外高悬一面大旗。上面书阮氏鱼行。
柳阴下揽着几艘小船。一老翁正在钓鱼。
吴用曾在石碣村小住过些时日,知道这里之前是如何破旧穷困。
但是映入眼帘的却是高大的围墙,严正的屋舍,还有宽阔到这足以让三辆马车并排行驶的道路。
他不禁心中打鼓,看来自己此行成功的难度比想象中要高得多。
石碣村的样貌早已大变,连他也找不到阮氏兄弟的家在哪里。
他随便拉住了一个路人,这人吴用不认识,必是他走后又搬过来的。
“小哥,请留步。在下想打听一下阮家兄弟的家在哪,方便的话,还请告知。”
那人伸手一指:“就在街中心,那个院子里有棵老槐树的便是。”
吴用这才想起来,阮小二家是有棵老槐树。
他满脸堆笑道:“好好,谢谢你啊,小哥。”
那人抱着锄头回礼道:“先生不必客气。”
吴用问清了路,径直投阮小二家来。
到门前看时,只见一座小楼朴素典雅,院子里的槐树很大,树冠已经蔓延出了院墙。
他一手抄起袖子,敲门喊道:“二哥在家吗?”
不一会,只见里面出来了一个人。
那人头戴三角巾,身穿一领丝质汗衫,脚踩黑布鞋,出来相见。
正是立地太岁阮小二。
吴用看阮小二一身行头,心道:“他果然发迹了。”
阮小二一看是吴用来了,急忙出来迎接。
“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怎么把教授吹来了。”
吴用解释道:“有些小事,特来佒请二郎。”
阮小二豪爽的说道:“教授有事,但讲无妨。”
吴用说:“自从小生离开此地,便到了东溪村一个财主家里做了门馆,他又在村里开了个学堂,我便在那里教书。现在他要办宴席,需用二十条十几斤重的金色大鲤鱼。现在鱼行正在禁渔期,市面上买不到。所以我特来此处,想请二郎帮个忙。”
阮小二笑道:“这算什么,小事一桩,等会我找几个鱼行的社员们去湖里捞,教授先跟小人去吃三杯酒如何。”
吴用也笑道:“正好,我也想和二郎吃上三杯。”
阮小二拉着吴用往鱼行走去。
陆阳上次去东京,顺便还挖了一个手艺不错的厨子回来。
在鱼行附近盖了一家农家乐,搞起了特色旅游休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