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我实在是愚钝。&rdo;
&ldo;长卿倘若愚钝,天下便没有聪慧的人了。&rdo;
&ldo;如此说来,我已看穿了你的心思?&rdo;
&ldo;知我夫概者,莫若长卿先生,此话看来没错。你对如今天下时势看得怕是最清楚的了。如今,秦国派战车五百辆,徒卒四万,与楚军合在一处,前有秦兵征讨;后有越国数万大军,乘我国内空虚,紧逼边邑。天赐良机于你我,天降大任于你我,怎能有负于苍天?&rdo;
&ldo;唔,夫概将军的意思是,你我同心协力击溃秦楚之军,再为大王建立功勋。&rdo;孙武故意绕弯子,想&ldo;逼&rdo;得夫概说出那句话来。
夫概激动了,突然去抓了孙武的手,手心全是粘粘渍渍的汗:&ldo;不止于此,我的意思是机不可失!天不可负!&rdo;
他还是不肯说出一个&ldo;反&rdo;字来。
孙武扔了夫概的手,冷笑道:&ldo;孙武总算明白了!&rdo;
&ldo;啊,此乃吴国之幸!&rdo;
孙武说:&ldo;孙武前日在园中散步,见一情景,愿说与夫概将军借鉴。&rdo;
&ldo;说与我听。&rdo;
&ldo;我看见那最高最高的树枝儿上,有一只蝉喝着露水,得意地吟唱。蝉哪里知道,身后有一只饿得发慌的螳螂,马上就要吃掉它。螳螂只知道要吃掉美味的蝉,却不知道,它的后面,又有一只黄雀伸直了脖子,要拿它螳螂下饭。黄雀得意洋洋,正在做着吞食螳螂的美梦,它更是万万不曾料道,树荫下又有弹丸正在瞄准射击它。这便叫做‐‐螳螂扑蝉,黄雀在后。&rdo;
&ldo;噢,黄雀在后。黄雀到底在哪一个后面?&rdo;
&ldo;当然在扑食蝉的螳螂身后。&rdo;
&ldo;这就是说,黄雀在后,有利可获,是在冒险?&rdo;
&ldo;恐怕是在眨眼之间,黄雀不是成了笼中之物,便是毛血横飞!&rdo;
&ldo;这黄雀得到孙将军点拨,情形一定是大不一样了。&rdo;
&ldo;是啊。依孙武之见,黄雀还是不要贸然扑食什么螳螂,必得知道世间的事情有可为与不可为。&rdo;
&ldo;啊不,我指的是那黄雀如果得到孙将军鼎力相助……&rdo;
孙武定定地看着夫概:&ldo;孙武必得知道这只黄雀是哪一个,是否值得相助。&rdo;
夫概依旧不死心,道:&ldo;倘若是夫概请孙先生合作……&rdo;
孙武望夫概良久,说:&ldo;我孙武既然得到大王知遇,岂会跟在黄雀身后啄食甲虫?鸿鹄之志,在于吴国富国强兵。假如来日孙武饮血战地,发丧的时候,世人可以明察,戈伤剑伤只能在胸前,就是用火焚烧我的尸骨,灰里捡出的,也只能是敌人的箭头!&rdo;
夫概听了这番话,知道无法说动孙武。他的心沉下来。
万幸,到底没有道出一个&ldo;反&rdo;字来。
聪明的夫概,突然哈哈大笑:&ldo;说得好!说得好!孙将军一片丹心,忠心耿耿,是我等的福,王兄的福,也是吴国社稷之福!有将军这番话,夫概就是做了沙场之鬼,也不必为吴国担忧了!孙将军,你没听见吴国朝野都说你我是一根线上的蚂蚱,是捆在一架战车上么?看来夫概拿孙将军当做知心知己,没有看错,哈哈哈哈……&rdo;
夫概笑得响亮,笑声听上去却阴森森的。
话锋这么一转,反而成了夫概试探孙武是否对吴王阖闾存有二心了。言谈话语之中,还藏着另一层意思:不论孙武愿意与否,不论孙武承认与否,他夫概和孙武已经是上了一条船了,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孙武很难摆脱这个既定事实了。这是令孙武十分恼火,又十分无奈的,因为夫概并没有任何把柄落入孙武的手里,也没有什么口实让孙武抓住。
夫概又道:&ldo;孙将军一定知道如今从秦国传来的那首《无衣》诗了,诗中写到,&lso;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rso;&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