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西汉是公元前202还是公元前206 > 第87章 夭折的改革(第1页)

第87章 夭折的改革(第1页)

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

——《史记·孝武本纪》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汉景帝刘启驾崩,年仅十六岁的太子刘彻继承皇位,立太子妃陈阿娇为皇后,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尊生母、皇后王娡为皇太后。与当初汉景帝册封窦太后宗族一样,汉武帝也于同年三月,将生母王娡的母亲臧儿尊为平原君,并将王娡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全部册封为侯,其中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汉武帝即位之时,虽然上承“文景之治”这个治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库丰盈充足,但在这看似平和的表面下,实际上朝廷的统治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由于法律宽松,又推行无为而治,导致地方豪强丛生,这些人或凭钱财、或凭势力,大肆欺压百姓、大搞土地兼并,汉景帝时虽任用酷吏对地方豪强予以打击,但却没能根除这一问题。

又如奢靡之风渐起,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虽然是极为节俭的两位帝王,但那些享有封地的宗室贵族、公卿大夫和地方官员却相互攀比成风,不仅生活日渐奢靡,甚至在房屋、车辆、服饰等方面公然僭越。

再如官场暮气沉沉,在汉初任子訾选制的影响下,朝中充斥着大量凭借父祖蒙荫入仕的官员,例如《任子令》中便明确规定:凡是官秩在二千石以上,任职满三年者,不问其子弟德才如何,都可获得入仕为官的资格。再加上长期推行无为而治,导致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整个官场风气极差。

彼时的汉武帝虽然年仅16岁,但雄才大略的他,却早已发现了存在的种种问题,为此在即位之初便试图通过改革来整顿弊政。

受太子少秦赵绾的影响,汉武帝自幼接受外儒内法的新儒家思想教育。在他看来,正是由于长期贯彻黄老道家的清静无为治国理念,才导致整个朝廷的政治氛围暮气深重,为了推动改革,他决定提拔一些学习其他各派思想的贤才,在组建自己的执政班底的同时,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导的朝廷注入一些活力。

建元元年(前141年)十月,在即位仅仅九个月后,汉武帝下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从全国举荐贤良、方正、通文学、敢于直言相谏的人才。经过推荐,一百多位良才汇聚京城,汉武帝亲自予以接见并出题考察。

然而,这次人才选拔并不算太过顺利。汉景帝时,虽然依旧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流,但随着朝廷对其他学术流派不再禁锢,其他各派思想亦得到充分发展,各派学者贤才层出不穷,汉武帝的这次举贤便体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其中尤以秦朝以来便为主流的法家和致力于治国理政且善辩的纵横家人数最多,而这无疑与长期秉持黄老道家思想的朝中旧臣产生了极大的思想冲突。

当汉武帝与这些推荐的人才策对结束,协助汉武帝筛选人才、曾为太子太秦、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卫绾,便立即上奏说,“这些推举的贤良,在回答陛下问题时,引用的皆是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这些法家或纵横家的思想,这只会祸乱朝政,请皇上不要重用他们”。

朝中旧臣本就有排挤新晋官员的习惯,再加上这些贤才与主流思想的矛盾冲突,卫绾的上书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附和。

虽然汉武帝选贤任能心情迫切,但尚且年轻的他何曾见过这种满朝文武尽皆反对的场面,即便刘彻血气方刚,也被吓的不轻,眼见满朝文武几乎全部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即便是汉武帝也只能选择妥协。结果,一百多人参与策对,最终只有庄助(也称严助)一人得以入仕,被任命为了中大夫。

得益于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的收权,以及对相权和朝臣的压制,皇权已经高度集中,这使得年纪轻轻的汉武帝便享受到了大权在握的待遇,这也使他产生了皇帝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直到这次人才选拔,年轻的汉武帝才在大臣们反对的浪潮中被浇醒,才让他意识到即便自己已经大权在握,也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

这次的挫折使得汉武帝意识到,自己想要有一番作为,就必须获得外廷大臣的支持,尤其是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只有搞定了这两位,自己才不会受到太大的掣肘。

当初汉景帝任命卫绾为丞相,就是看中了他为人敦厚、做事谨慎,是辅佐少帝的不二人选,然而卫绾敦厚谨慎的外表下面,却有着一颗极为执拗的心。汉景帝时,卫绾便敢当面顶撞,更何况是年少的汉武帝。

至于御史大夫直不疑,同样也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官员,即便是受到猜忌冤枉,也很少主动辩驳,而是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清白,然而他同时也是一位黄老道家学说的坚定支持者。

建元元年(前140年)六月,在尝试数月都没能搞定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后,汉武帝最终下定决心,决定撤换丞相和御史大夫。

不久,汉武帝以“景帝患病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位居高位却未能匡正”为由,罢免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

一连撤换两位高级官员,汉武帝也担心遭到外廷的再度反对,于是他选择了由魏其侯窦婴继任丞相一职,并重设太尉一职,以武安侯田蚡充任,同时任命牛抵为御史大夫。

汉武帝即位之初,以太皇太后窦氏和太后王娡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在朝中具有很大影响力,就连皇帝刘彻也必须“奏事东宫”,时常向太皇太后和太后汇报请示国家政务。而魏其侯窦婴不仅在“七国之乱”之后声望极高,而且乃是窦太后的侄子,虽然姑侄两人曾因储君之事闹得很不愉快,但毕竟是自家亲戚,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矛盾早已化解于无形,景帝晚年罢免丞相刘舍时,窦太后还曾多次建议由窦婴接任丞相一职;武安侯田蚡虽然此前只是太中大夫,但他却是太后王娡同母异父的弟弟,也算是外戚出身。汉武帝选择重用这两人,显然是有意借助窦太后和王太后的力量,压制外廷的反对声音。

窦婴和田蚡虽是外戚出身,但自身也确实颇有才能,尤其是两人并未受当时主流的黄老道家思想影响,反而都极为喜好儒术,这与同样推崇儒家思想的汉武帝不谋而合,在窦婴和田蚡的辅佐下,汉武帝皇位逐渐稳固。

不久后,在窦婴和田蚡的推荐下,汉武帝以赵绾取代牛抵出任御史大夫,又任命王臧为郎中令。赵绾和王臧皆是鲁诗学和春秋谷梁学大儒申培的弟子,同样推崇儒家思想,其中赵绾在刘彻还是太子时,曾担任太子少秦教导过刘彻。

至此,以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为主的新一届执政班底形成,由于四人皆崇尚儒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改革事宜也随之被重新提上日程。

同年七月,被重用的赵绾和王臧,很快便向汉武帝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他们不仅草拟了天子出巡、封禅和改换历法服色的制度,而且建议按照古制在长安城南修建宣明政教的明堂,作为朝会诸侯的地方,并向汉武帝推荐由自己的老师申培来主持明堂事务,汉武帝于是以公车召迎已八十多岁的申培公入京。

为了限制、规范诸侯和权贵无礼无法的乱妄之行,在窦婴和田蚡的建议下,汉武帝诏令所有列侯(为避汉武帝讳,彻侯改称列侯)全部返回自己的封地,并鼓励检举皇亲国戚中违法乱纪之人,将窦氏家族和皇族成员中品德不好、违法乱纪者全部开除族籍。同时,诏令各地包括各封国、诸侯领地开放城门,不得私设关卡限制往来出入,以打破地方割据。

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无疑极大的触动了列侯和宗室勋贵们的利益,引发了他们的强烈不满,由于朝政已被改革派所把持,这些人便都聚集到了太皇太后窦氏身边告状,并不断诋毁新政。

窦太后乃是黄老道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她将《老子》列为了皇家子弟教育的必读书目,皇帝得读,太子得读,就连窦氏宗族子弟也必须得读。因此,当得知孙子汉武帝走上“独尊儒术”的政治路线后,窦太后当然不能容忍,立即要求刘彻废弃儒学而采行黄老之道,恢复文景时代的“无为之治”。

不久,赵绾和王臧的老师申公入京,在初步了解了改革形势之后,申公对于此次改革的前途十分不看好,他对汉武帝说道“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意思是说,改革并不是你说怎样就能怎样,而是要看你可以做到怎样,此番言论不禁让汉武帝陷入了沉思当中。

纵使有窦太后的反对,有老师申公的不看好,身为改革派的赵绾和王臧却并未退缩,为了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行,两人于建元二年(前140年)十月直接上书汉武帝,建议汉武帝治国理政不必再向窦太后请示。

窦太后最初虽然对汉武帝的改革所不满,但她却并未选择强力干预,而只是希望汉武帝能够放弃改弦更张,然而赵绾和王臧的这番话却彻底激怒了窦太后,窦太后怒斥赵绾又是一个新垣平,并命人查访赵绾、王臧不法之事。

恰好这个时候,淮南王刘安来朝,窦太后为了警告汉武帝,命人给予淮南王刘安远超诸侯王的超高规格接待。

在改革派和保守派冲突日益加剧的局势下,窦太后突然做出这种安排,难免让人怀疑她有废立皇帝的想法。长期混迹官场的大臣们政治敏感性何其高,他们立即意识到了窦太后此举背后的深意,善于投机的武安侯田蚡本就与淮南王刘安是旧交,眼见情形不对,不仅亲自前往灞上迎接刘安,更是私下对其说道,“陛下还没有立太子,大王作为高皇帝的亲孙子,行事颇为仁义,天下谁人不知?皇帝若是有一天晏驾了,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继承大统?”

彼时,朝中官员本就有不少人秉持着黄老思想,虽然他们无力对抗皇帝和丞相等人,但在太后窦氏出面的情况下,又见汉武帝如今皇位恐怕都要不保,这些官员犹如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立即倒向了窦太后,窦太后借此掌控了朝政大权。

不久,窦太后以搜集到的罪证,要求刘彻将赵绾、王臧二人下狱治罪,并以此斥责刘彻用人不察。面对以窦太后为首的强大保守派,汉武帝在皇位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不得不再一次选择妥协,将赵绾、王臧下狱,两人同样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不牵连汉武帝,下狱后不久便选择了自杀。

处死了赵绾、王臧,窦太后仍不罢休,为了进一步掌控形势,防止改革之事死灰复燃,窦太后先是下令罢免了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再度废除了太尉一职,改以支持黄老治国思想的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疆侯严青翟为御史大夫,并废除了包括修建明堂在内的一切改革事项。之后,又在大臣的建议下,将李广和程不识调入京城,其中李广被任命为未央宫卫尉,程不识被任命为长乐宫卫尉,分别统领未央宫和长乐宫的禁军。

眼见自己刚刚点燃的改革火苗被窦太后强势扑灭,汉武帝虽然心有不甘,但面对强势且几乎完全掌控朝政的窦太后,他也不敢再公然违抗,只能选择暂时忍耐、韬光养晦。

眼见儿子因为改革彻底触怒了太皇太后,以至于皇位都面临威胁,皇太后王娡只好又找到了曾经的盟友,汉武帝刘彻的岳母兼姑姑馆陶公主刘嫖,希望其能替刘彻在窦太后面前多说几句好话。

刘嫖当初参与太子废立之事,本就是为了全家的富贵,如今女儿好不容易成为了皇后,她岂能坐视刘彻被废,于是多次入宫替刘彻向窦太后求情,在刘嫖的帮助下,再加上刘彻的偃旗息鼓,窦太后这才怒火渐熄,放弃了改立皇帝的想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