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没透露自己早已从梁惜那儿探听出了准信,有模有样地推断道:“所以河务一定会办,筑堤建坝的材料也一定会涨价。弟子这几日查了查石料木材,已经上涨了两成有余。待负责采买的官商们入场后,价格怕是还会翻个四五倍。”
“你手中有银子有货仓,何必再来求我?”
“我初来乍到,又占了官商梁老板的货仓。我若大肆购入石料木材,实在太惹人注意,除了引起价格疯涨外,怕是还会惹不少麻烦。”昭昭无奈道,“所以请您让我师出有名。”
“哦?”
昭昭点头,她指了指脚下的木板:“青崖楼扩建。”
石料木材不只能筑堤建坝,还能兴建高楼。
席应真笑了:“你打着我的招牌掩人耳目?”
不止如此。
席应真在濮阳县扎根的时间虽不长,但和县官儿们的关系都很好。昭昭拿她当幌子,不仅师出有名,还能防着被地头蛇刁难。
“是。”昭昭掏出早已备好的地契,“师父若肯答应,民屏港的那处货仓便是我的谢礼。除此以外,此次倒卖赚的利润我再分您一成。”
席应真是个商人,没理由拒绝稳赚不亏的生意。她用素白的指尖将地契划到自己面前,算是同意了。
“你啊,只会与人谈利,不会与人谈心。”
这是长处也是短处。昭昭就是这样的人,她自己也没有办法。
席应真抬起手,拉了拉风帘边的一根细带。没一会,阁门就被推开,方才领路的老汉走进来:“掌柜的,您有什么吩咐?”
席应真将地契递过去,笑道:“这处地段好,还与咱们隔江相望。你去接了这块地,将房梁地基拆了,建栋更好的楼出来。”
老汉听得直发懵:“咱这是要开分店?”
席应真又指了指一旁的昭昭:“老吴,你去取一万两的银票,交与我妹妹。后面的小事你不必报我,只需问她就是,遇上麻烦再来找我。”
这下轮到昭昭发懵了,说好的师徒怎么就成了姐妹?不仅如此,还变相地投钱入股,当真是天上掉馅饼了。
昭昭很自觉地和席应真签了分股的商契。临走前,她仍管席应真叫师父。
倒不是昭昭受不得抬举,而是她的的确确想跟着席应真学点东西。
席应真自然也能看透她的想法,于是从木柜里取出一本书给她:“你拿去看。十日后再来找我,跟我说说建新楼的事,还有对书中道理的感悟。”
昭昭道谢离去。
这书已经很旧了,不知过了多少人的手。封皮和侧楞上都没有书名,里面的字迹也因年深日久有些模糊。
昭昭举到车窗边借光,喃喃道:“治道有三,利,威,名……”
后面的字更模糊了,昭昭认得费劲,半天念不出后面的话。
耳边响起丹葵的声音:“这书叫《诡使》,是战国时一个叫韩非的人写的,你竟不认得?”
韩非?
昭昭似是听小多说过这名字:“他是不是认识‘欲牵黄犬逐狡兔而不可得’的李斯?”
“没错。”丹葵笑道,“他俩一开始是亲如手足的师兄弟,后来渐行渐远,韩非最后间接被李斯害死。”
昭昭没把丹葵的话全听进去。小多喜欢李斯,而她现在拿着韩非的书,再听韩李二人的结局岂不是很晦气?
回清分坝后,昭昭把后面的安排简单给小多说了,便拿出书问小多:“这是李斯他师哥写的书,我瞧不出门道,你帮我一起推敲推敲。”
上面都是些晦涩难懂的精练文言,和他们平时说的大白话不一样。小多和昭昭端着蜡烛看了老半天,才犹疑道:“这第一句的意思是不是‘用利去赏,用名去敬’?”
再往后一看,书中言辞忽然变得亲切易懂,似有前人批注——
诡使诡使,可用于政,亦可用于商。
名利为表,威压为里。
莫用十全十美之人,否则无从罚起。
刑不可知,威不可测……
“……昭昭儿,这好像是哪家大户的祖传家训啊?”小多疑惑道,“你瞧,这上面既有韩非的法家学说,又有管仲的生意经,还有唐朝酷吏来俊臣的罗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