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南明作死 > 第8章 甩锅 明宣宗的锅(第2页)

第8章 甩锅 明宣宗的锅(第2页)

这支强大的舰队肩负着重要使命,他们沿着松花江一路破浪前行,最终成功抵达黑龙江下游地区。此次行程旨在对奴儿干都司展开全面而细致的巡视工作,并欣然接受来自各个部落的诚心归附以及珍贵贡品。

当舰队到达目的地后,亦失哈代表朝廷展现出慷慨大方的气度。对于前来归附和进贡的部落民众,他一一赐予精美的衣物作为赏赐,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布匹以及通用的货币——钞币。这些丰厚的奖赏不仅彰显了大明王朝的雄厚国力,更传递出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爱与重视之情。

尽管从表面看来,在东北内陆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的地方组织如此庞大的舰队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然而,如果深入探究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就会发现这种举措并非毫无依据可言。

东北地区除去连绵起伏的山地丘陵之外,东北大地之上广泛分布着规模巨大的河网体系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泊群。面对这样复杂多样的水域环境,利用舰队来实现人员物资运输以及军事行动部署无疑成为最为高效便捷的方式选择。

就地理环境而论,此地地处边陲,气候严寒至极,与适宜农耕的中原腹地截然不同。正因如此,生活于当地卫所的民众大多依赖渔猎为生。时光流转,待到朱瞻基继承大统之后,由于认为维持奴儿干都司运转“靡费财物”,于是在该机构设立短短二十余年后,最终还是做出了裁撤的决定。

然而,这样的裁撤举措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却是始料未及的。明朝政府自此以后无奈只能持续推行羁縻政策。尽管在短期内,这种羁縻政策看似能够轻而易举地化解管理成本过高的难题,但实际上却无异于养虎为患。再者,奴儿干都司曾经作为明王朝抵御蒙元残余势力的前沿阵地和坚固堡垒的重要作用也随之烟消云散。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羁縻政策从根本上为日后女真族特别是建州女真的迅速崛起埋下了祸根。】

******

“朕之所以如此,并非没有考虑到后果。尽管在辽阔的东北河道上巡游听起来壮观,但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松花江上辛劳造船的工匠、参与巡游的士兵以及明朝的国家财政。

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许多与巡游相关的人员纷纷选择逃离。

宣德七年,当我们准备当年舰队巡游时,松花江造船的军士们多数未能按时归来,甚至连参加巡游的士兵中也有五百多人在各官还朝后仍未返回。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巡游制度本身,动摇了其根基。

然而,谁又能预料到,曾经灭亡北宋的女真人会再次崛起于辽东?这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明宣宗懊悔不已地说道。如果早知道后来的隐患如此巨大,他宁愿每年花费数千名士兵的军费,哪怕停下自己的宫殿建设工程,也要坚决保留奴尔干都司。可惜如今为时已晚,无法挽回过去的决策失误。

******

【明宣宗的第三个决定是放弃安南。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元璋所缔造的大明帝国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冉冉升起,取代了曾经元帝国在中原大地的统治地位。经过一番励精图治,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势后,明朝朝廷将目光投向了外交领域,试图在前代元朝朝贡体系的基石之上,构建起崭新的朝贡秩序。

位于南方的安南国,曾是元帝国的藩属之国。然而,当蒙古铁骑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元帝国的大厦即将倾颓之际,安南国迅速审时度势,转而向新兴的明廷靠拢,并向明皇俯首称臣。但彼时的安南国,其内部状况与行将就木的元帝国颇为相似,同样深陷混乱与动荡之中。

尽管名义上安南国的统治者姓陈,可实际上国家大权却被身为外戚的胡氏家族牢牢把控。不仅如此,安南国的一切政令皆出自胡氏之手,就连皇帝的废立这等大事,也尽在胡氏的操纵之下。胡氏一族的勃勃野心再也无法遮掩,他们终于撕下伪装,露出狰狞面目。胡季犁悍然废掉了陈少帝陈安,而后亲自登上皇位,改国号为大虞,开启了胡朝统治的新纪元。

在通常状况下,各朝各代的君主对于藩属国的内政往往并不会予以过多的关注。哪怕藩属国内部产生了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叛乱事件,如果作为宗主国没有收到来自藩属国的求救请求与明确信号,那么宗主国大多会采取一种看似宽松实则谨慎的策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历经数代的封建帝王们心里十分清楚,不对藩属国内政加以干涉,便是给予藩属国最为重要且宝贵的尊重。

然而,当时间推进到胡季犁登上皇位之时,情况却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这位新君完全摒弃了此前陈氏所精心制定并一直遵循的外交方针,不仅如此,他对待明帝国的态度更是来了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种公然的挑衅和背离行为,无疑激怒了当时正牢牢掌控着明帝国的永乐大帝。

为了给这个胆敢挑战权威的胡氏政权一个严厉的“惩戒”,永乐帝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出兵南下的命令。他派遣驻守于广西边境地区的大批军队迅速挺进安南国境内,并且高高扬起了一面正义之旗——声称此次军事行动旨在帮助陈天平恢复原本属于他的王位。

可惜的是,就在这支威武雄壮的明军队伍还未能够成功抵达安南都城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竟然遭遇了胡氏政权精心策划的突然袭击,由于事发突然且敌军准备充分,明军在这场猝不及防的战斗中遭受了极为沉重的损失,人员伤亡众多,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更糟糕的是,被寄予厚望的陈天平也在这混乱不堪的局势之中不幸遇难。

得知这一噩耗之后,永乐帝怒不可遏,他以胡氏政权的这次背信弃义之举为充足的借口,再次集结起规模更为庞大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着南方进发,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胡氏政权轰然倒塌之后,永乐帝虽下达指令让主力军班师回朝,但仍有规模颇为庞大的军队留驻于此。不仅如此,永乐帝还责令明军对当地居民展开详细的人口普查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呈报给朝廷。此外,那些具有关键意义的军事堡垒以及战略要冲之地,皆得到了明军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显而易见,从明军踏入安南领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压根儿就没准备彻底撤离此地。这足以表明,永乐帝并未把这次南下征战仅仅视作协助藩属国安南平定叛乱的行动,实际上却是一场针对安南国的全面征服之战。

时光流转,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期,这位帝王最终对安南地区连绵不绝的战事感到深深的厌倦,再也不愿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与此同时,掌控着安南军队的黎利同样渴望能与大明王朝的皇帝建立友好关系。于是,他特地派遣使者前往北京,恳请皇帝赐予封号。

明宣宗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敕封由黎利所掌控的陈暠为安南国王。伴随着这一封赐,明帝国与安南正式确立了宗藩关系。自此以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紧张对峙局面得以缓解,和平的曙光终于降临。曾经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逐渐恢复宁静,明帝国与安南之间的战事也随之画上了句号。

然而,此时的明宣宗或许并未意识到,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百年之后,当小冰河时期悄然来袭之时,整个世界的气候格局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寒冷的时代里,安南地区竟然成为了气候最为适宜农业发展的一片乐土。

倘若当初明宣宗能够预见到这一点,也许会重新审视自己放弃安南的决定。因为留住安南这片土地,尽管在短期内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功德无量的伟大事业。

试想一下,如果明帝国能够一直拥有安南这块宝地,那么在南明末年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说不定就不会陷入绝境。凭借着安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南明很有可能像南宋一样,在西南地区找到立足之地,实现偏安一隅的局面,从而延续大明王朝的血脉,书写出一段截然不同的历史篇章。只可惜,历史的车轮无法倒转,明宣宗当时的决策终究成为了不可更改的过往。】

******

明宣宗朱瞻基呆呆地望着天幕上对他的指责,仿佛灵魂出窍一般。他一直以来都坚信着祖父明成祖朱棣对他的宠爱和重视,并以此为荣。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化为泡影,被无情地揭露出来。他感到自己像是一个被剥光衣服、暴露在众人面前的小丑,羞愧难当。

他想起自己曾经多次向外界宣扬祖父如何看重他,甚至将父亲仁宗朱高炽继承皇位也归功于自己。这种自我吹嘘让他觉得自己是如此的重要和特殊,而如今,这些谎言却成了他无法承受的负担。他心中一阵刺痛,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突然,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眼前发黑,最终晕倒在地。他的身体软绵绵地倒在了地上,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生命力。他的眼睛紧闭,再也无法醒来。这一刻,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悔恨。

在昏迷前的最后一刻,他意识到自己犯下了许多错误,唯一觉得欣慰的是他刚刚杀死了王振,不知道土木堡之变是否还会发生。如果可以重来一次,他一定会纠正其余的错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然而,命运并没有给他第二次机会。他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留下了一片混乱和悲伤。明朝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而人们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也变得复杂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