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钓鱼城守将 > 第146章(第1页)

第146章(第1页)

忽必烈很是爽快,道:&ldo;好,本王答应了。&rdo;挥一下手,命道:&ldo;收兵!&rdo;

蒙古兵&ldo;哗&rdo;地一声,收起了弓箭。更有几队负旗传令骑,迅疾驰出关口,分赴各处,召回外派兵马。

前大宋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曾在《黑鞑事略》一书中记载蒙古骑兵的行军阵势和作战方法:&ldo;其阵利野战,不见利不进。动静之间知敌强弱,百骑环绕,可裹万众;千骑分张,可盈百里。摧坚陷阵,全借前锋。故其驰突也,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来如天坠,去如电逝。&rdo;张珏虽多次参与对蒙作战,包括去年蜀帅余玠亲自主持的收复兴元之战,但均只限于攻守城池,并未真正见识过蒙古骑兵阵仗。此刻见忽必烈挥手之间,便是令行禁止,只在须臾,当真令人耸然动容。

忽必烈道:&ldo;你的要求,本王已经照做了。你还想要什么?&rdo;张如意朝人群中的安敏努了努嘴,道:&ldo;我还要她。&rdo;

忽必烈回头看了安敏一眼,奇道:&ldo;她是我堂兄阔端的亲生女儿,是我们蒙古人,你要她做什么?&rdo;张如意简短地道:&ldo;因为我哥哥喜欢她。&rdo;

忽必烈先是一怔,随即笑道:&ldo;原来如此。&rdo;又道:&ldo;可本王答应过母后、汗兄和堂兄,要带小敏回去蒙古,妥善照顾。不如这样,就让小敏自己选择,如何?她如果选择跟你们走,本王也不算违背诺言。&rdo;张如意道:&ldo;好。&rdo;

安敏踽踽着走了过来,到张如意身边时,特意停了下来,久久凝视着她。对于她而言,张如意是这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张如意,她依然在大理跟父母兄长幸福地生活着。那样的话,她就不会遇到张珏,而是会遇到另外的男子,她也许会喜欢上对方,嫁给他,为他生儿育女。

然而真相依旧存在,她依然是阔端的女儿,只不过她不知道而已。是张如意破开了迷雾,令她家破人亡,令她找回了身世,令她遇到了张珏。

刚才有那么一刻,她以为今日张珏必死无疑,一想到爱慕的男子将要在眼前被自己的族人杀死,她就忍不住心悸。是张如意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救了张珏,也救了她。那么,她到底是该感谢她,还是该恨她?

张如意也同样以审视而困惑的目光回望着安敏。对于她而言,安敏是杀父仇人之女,偏偏又是她兄长喜欢的女子。她当日手下留情,便是看了张珏的面子。若是当时她一狠心杀了安敏,那么便再无今日之事,兄长也不会步入险境。可兄长心中势必会怨她、怪她,她到底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二女各自百感交集,时刻面临火药背心威胁的忽必烈却是等不及了,叫道:&ldo;张将军,大丈夫当断则断,你难道没有话对小敏说吗?&rdo;

张珏万万料不到会到今日这般难堪的局面,然避无可避,只得走过来,牵了安敏的手,走到一旁,转头看了一眼阔端的尸首,道:&ldo;抱歉,我实在想不到……&rdo;安敏道:&ldo;这不怪你。&rdo;张珏道:&ldo;那么你是要……&rdo;

安敏道:&ldo;我要离开你,我要回去蒙古,去做我的蒙古公主。&rdo;一时泪如雨下,细语呢喃道:&ldo;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因为终有一天,你会成大器,你会跟当下的余相公一样,成为蜀地众望所归的英雄。当然,你成为了蒙古的劲敌,也会遭遇极大的危险,那时候,我就会来救你,来救钓鱼城。&rdo;

张珏全身发热,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紧紧握住安敏的手。她挣了一下,未能挣脱,便干脆扑入张珏怀中,含着热泪,低低絮语道:&ldo;我悄悄离开大理前,曾去问过我娘,问她为何不假装答应余相公,好先换回阿兄。她说:她永远不想成为命中注定将成为的人。当时我不明白,现下我知道了,她只是千寻,永远不想再做回汪红蓼。可是我……我却要去做命中注定将要成为的人,是为了你……为了你……&rdo;

悲莫悲兮生离别,最大的悲哀,是有希望的离别。张珏只觉得大汗出过后,身子又一点一点地凉了下来。

他们相识于梅花怒放的时节,分别于芳菲落尽的暮春。花开花谢人尽散,物是人非事事休。原来尘世中的缘分,只如一季花落,相比于天地之辽阔,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叶瓣香。而他,却依旧要把她放在心间,记在此生的回忆中,不会淡忘,不能忘却,就如同心香一瓣,早已系住生命中的那缕幽魂,再也挥之不去。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尾声

时人将余玠比作唐代西川节度使韦皋。当年韦皋亦暴毙而死,传说是为朝廷所派刺客所害。而今&ldo;大将未死敌手&rdo;的悲剧再度上演,余玠竟落下与韦皋一样的命运,这正是中国历史最可悲、最可叹的地方。这个曾经力挽狂澜、拯救四川危局的传奇人物,本可以更有所作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

宝祐元年(1253年)五月甲午日,宋理宗听信权臣谢方叔、徐清叟谗言,出人意料地发出庚牌,召四川制置使余玠回朝奏事。

当时四川在余玠的苦心经营下,军力、财力、民力均已经复苏,不需要再由南宋朝廷调兵、运饷支援。也就是说,总理四川军、财、政大权的余玠已经完全可以不再受朝廷掣肘。反倒正是这一点,加上余玠喜欢个人便宜行事的个性,让朝廷对他颇有疑忌。正好出了王夔事件,利戎司统制姚世安自代为主帅,拒听余玠军令,并利用与权臣谢方叔的侄子交好的关系,想走谢方叔的路子来制衡余玠。谢方叔正嫉恨余玠,自然不会错过机会,于是他一面假意调停余玠与姚世安的关系,一面造谣中伤余玠,诬陷他掌握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宋理宗对余玠在蜀中的威名也心存疑惧,甚至怀疑余玠有自立为王的可能,听信了权臣谢方叔、徐清叟谗言,紧急召余玠入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