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原来设想团结全国的反秦力量,但诸侯的独立分化了反秦力量,将反秦的斗争变成了秦楚两国的争夺。秦朝章邯和驻守边境的王离两支大军同时对准陈胜的起义军,陈胜独自抗争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了的。秦朝视陈胜为秦朝最危险的敌人,击溃陈胜以后,接着又击溃楚国的项梁部队。在楚国主力被完全打败以后,章邯才移师赵国,而这就给了项羽喘息的机会,这是后话。
反观这段历史,用古人一句话,&ldo;枪打出头鸟&rdo;,陈胜的首义将自己推上了祭旗台,将自己置死地而后生,这是陈胜的气概。虽然陈胜起义活动才延续半年,但陈胜燃起的第一把火对中国以后的历史朝代起到了指路灯的作用。
点 评
陈胜的死,让人备感唏嘘,说明义军对叛徒缺乏应有的警惕。陈胜、吴广领导这次农民起义,建立了政权,组织了队伍,提出了富有号召力的革命口号,充分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的胆识和组织才能。但对起义队伍中的叛徒却缺乏应有的警惕,以致发生了陈胜被车夫杀害的严重事件。而起义一旦失去领袖的领导,就失去了号召力,造成军心动摇,使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最后走向失败。
悲壮的先驱者
张楚政权建立之后,起义军以复兴楚国的名义对抗暴虐的秦国,斗争日益激烈。有了张楚的旗帜,天下响应,人心归之如流,关东各国各地各阶层各等人士,或者远道来归,亲赴陈胜麾下,或者就地起兵,呼应张楚的名分。
孔子后人孔鲋,带着孔氏的礼器来归附陈胜,做了张楚的博士官。魏国王室后裔魏咎、楚国的封君蔡赐、魏国的名士张耳和陈余等人士,也都纷纷汇集到张楚陈胜麾下。有了这些名士归附,张楚的声势更大,各地的百姓也纷纷响应起义。
就这样,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以楚国地区为中心,秦嘉、朱鸡石等人起兵于淮北,项梁、项羽等起兵于江东会稽郡,刘邦等起兵于沛县,英布、吴芮等起兵于番阳(今江西波阳东北),陈婴等起兵于东阳,都以张楚为号召,共同复楚反秦。
且说陈胜的起义军迅速攻下了好几个县城,由于不断有百姓参加,部队发展得很快。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陈胜又雄心勃勃地进行了军事部署,准备向秦王朝发动全面攻击。然而,此后的战争发展并没有预计的那么乐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秦王朝的军队虽然已经腐败不堪,但余威犹在。风起云涌的起义大潮虽然让秦朝的贵族们慌乱一时,但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以章邯为代表的一批职业军人,开始捍卫他们的帝国。
由于秦朝的主要军力在防备匈奴,来不及调动,于是章邯便率领着修筑秦始皇坟墓的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开始了他剿灭起义军的征程。
陈胜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毕竟还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形成有效的战斗机制,也没有能征惯战的帅才和将才。事实上,这只是一群扛着锄头的农夫,虽然一时取得了胜利,时间一长,他们的弱点便一览无余。
很快,起义军便受到了接连二三的打击,从此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命令。不久,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借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最后陈胜被自己的马夫杀死,可谓是死不瞑目。
章邯,大秦王朝最后一位名将,率领着一群刑徒,成功地扑灭了陈胜吴广所点燃的战火。然而起义之势已如燎原之火,一发不可收拾。章邯即便再如何能征善战,也抵挡不住如此多的敌人。当他驱策大军,将陈胜逼得无处可逃时,这位名将心里,并没有丝毫胜利者的兴奋之情。他知道,秦王朝天数已尽,自己这根独木,根本难以支撑即将倒塌的帝国大厦。
看着摆放在面前的陈胜头颅,章邯一阵苦笑。
想不到堂堂的大秦王朝,竟然被这样一个农夫搅闹得天翻地覆。就凭这一点,你陈胜的大名足可以光耀千古。但我章邯呢?又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陈胜是一位悲壮的先驱,但章邯又何尝不可悲。陈胜是被逼到绝路上,不得不为之。而章邯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带着绝望的心情奔赴战场。
章邯走出军帐,命人将陈胜的头颅送往咸阳。远处,战争的号角再次吹响,陈胜的旧部又一次卷土重来,为他们的领袖报仇来了。
点 评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推翻秦王朝的熊熊烈火,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然而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政权只存在了六个月,对于他们起义失败的原因,司马迁曾做过总结,毛泽东在读《史记&iddot;陈涉世家》的批注中也指出,陈胜、吴广有&ldo;二误&rdo;:一是违背&ldo;苟富贵,无相忘&rdo;的诺言,杀死旧时伙伴,导致众叛亲离;二是信用朱房胡武,赏罚失当,导致诸将不愿为他们效力。
细数陈胜的失误
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政权为何只存在了六个月?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曾做过总结,毛泽东在读《陈涉世家》的批注中,也指出过陈胜的失误。其实陈胜起义军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排除客观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出现在陈胜自己身上。首先是他不听张耳、陈余忠言,过早称王,力量孤单内部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