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群被召唤过来的武将中,亲手活捉了元帝和太子一家的马三最是受到众将青睐。
现在的马三,可不是之前的小旗了,因为立下大功,已经被朱棣保举为从三品的指挥同知,可以说已经是一步登天了。
好不容易脱身后的朱棣,就再次投入了降军的整编工作。
此次降军总数为十一万六千,其中精锐骑兵两万六千,武将五千九百人。
这么大的数量,而且不是俘虏是降军,如何安置就成了一个非常伤脑筋的事。
想来想去,朱棣最后只拟定了一个大体的方案,然后将最后的决定权交给了自己老爹。
他的方案是新建一个大宁都司,设立大宁十六卫,而这次大宁都司的都指挥使他就不打算自己推荐了。
他只是保举了阿鲁温沙为大宁都司的都指挥佥事,正好兑现了他的承诺,正三品的前程。
阿鲁温沙除了担任都指挥佥事以外,还兼领两个卫所的指挥使实职,而这两个卫,朱棣指定了会州卫和大宁中卫。
当灰山大捷的战报送进京师的时候,这次全体民众和整个朝堂都显得有些麻木了。
有了捕鱼儿海大捷在前,这灰山大捷似乎也就那么回事了,反正能者无所不能,有燕王殿下在,不管什么奇迹都不值得太惊讶了。
朱元璋的圣旨来得很快。
在圣旨中,朱元璋肯定了朱棣的功劳,也基本认可了他对降军的安置计划。
这次对新设的大宁都司,朱元璋做出了十分详细的安排。
因为和奴儿干都司远离大明本土不一样,大宁都司离着北平只有几日的路程,所以,对这里的安排,朱元璋也显得异常慎重。
出乎朱棣的预料,这大宁都司的首任都指挥使,居然是由颍川侯傅友德出任,这大概也算是朱元璋对他的惩罚吧。
不过,对于自己的老臣子,朱元璋还算是给面子,特意还给傅友德加了五军都督府后军右都督的头衔。
至于大宁十六卫,其中朱棣指定的会州卫和大宁中卫由阿鲁温沙的本部充实。
其余卫所则全部由山西都司、陕西都司等内地卫所抽调卫军充实,再由降军去充实内地卫所。
而降军中大部分武将也与本部人马分开,直接到内地卫所中任职。
如此一来,整个大宁都司的实际控制权就被朝廷牢牢的抓住了,而降军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可以说真的算是皆大欢喜。
朱棣暗暗佩服自家老爹的手腕,一番腾挪之后,就将以后可能的威胁全部扼杀在了萌芽状态。
因为朱元璋的圣旨中,还说了让朱棣处理完善后事宜就率军和徐达一起回京的事,所以朱棣特意和徐达商量之后,约定了双方在北平汇合。
不是不想和徐达一路,而是在这之前朱棣还得带着阿鲁温沙跑一趟大宁城。
一是落实阿鲁温沙两个卫城的选址,二是他还得去把那些俘虏接上,这些俘虏可是要用来献俘的,那可是一点意外都不能出。
朱棣到了大宁城,不仅张武和朱能在,连去追击纳哈出的霍去病也已经回到了这里。
五日后,在阿鲁温沙安置妥当后,朱棣就该带着大军和俘虏回师了。
至于霍去病,这次就不会跟着朱棣回京师了,他已经正式任职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他现在可是连治所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