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见到刘晓星,她看起来和上次没有任何区别。
看着相机屏幕上刘晓星的那张脸,我感觉整个脑子……哦不,我感觉整个人都是木的!
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感在空气中散开,我清楚知道有什么东西偏移了轨道。
可是在“阻断器”的作用下,我的大脑又变成一堆生锈的齿轮,我甚至能恍惚听到,齿轮转动时那种滞涩的声响——不过好在它还能转。
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刘晓星那张脸,或者说她那双直直看着镜头的、不带一丝情绪的空洞眼睛。
照片中,她的头向后扬起、并向右偏转30°左右,虽然不是将整张脸完全面对镜头,但这种精准的“朝向”,显然是在专门的“看”什么东西。
可是那个位置除了吊灯,就只有一片黑暗,所以我只能怀疑她在逆光的情况下,看到了藏在黑暗中的、我的镜头。
这对她来说是有可能的,毕竟我们上次见面的时候,刘晓星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个人“人类”。
但在我想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两三分钟之后了,期间下方没有任何异动,甚至在过去的两三分钟里,始终只有李智勇介绍情况的声音。
“因为只看到有人偷拍,不清楚什么情况,所以选择静观其变吗?”
我费力的想着,再朝下方看去的时候,却发现闸门附近一个人都没有了。
这也难怪,在我得出结论的时候,李智勇已经拖延近二十分钟了,而在这个位置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没有那么复杂的。
好在我“聪明”的时候,预想到了这种情况——不是“见到刘晓星”的情况,而是这个位置可能不适合拍照的情况。
所以在选择盯梢点位的时候,总共确定了三个位置,无论我有没有在这里拍到照片,李智勇都会按顺序带人过去。
另外在前往下一个点位之前,李智勇会先把人带到别处逛半个小时,一方面是给我留出转移的时间,另一方面是防止目的性太强引起怀疑。
“看来‘我’把所有方面都想到了啊……”
我看着纸张背面的转移路线,怀念“聪明”的感觉的同时,还有点怀疑自己的计划。
其实也不算是怀疑,只是刘晓星的突然出现,让我觉得事先制定的计划,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局面了。
按说以我现在的状态,好像不该质疑自己“聪明”的时候做下的决定,但我现在只是思考的效率比较慢,不是真傻,基础的逻辑能力还是有的。
所以这个在我意料之外的情况,应该也在“聪明”的我的意料之外,因为在那几张纸上的“分析”中,完全没有提过这个部分。
所以考虑了两分钟后,我还是决定先找出那个偏移轨道的东西、也就是刘晓星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不过我现在的脑子不太好用,一边赶路一边思考肯定不行,于是我仔细研究了转移路线之后,果断放弃了二号点位。
从一号点位到二号点位需要15分钟,但如果绕一点路、从一号点位直接去三号点位,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
而且刚才那张照片里,我意外拍到了五个人的脸,“刚好只有另外两人是E。C。S。O”的概率不大,所以这次任务已经算是基本完成了。
况且就算这种概率极小的情况出现,我还有一个三号点位作为保险。
这样一来,再结合李智勇那边的进度,我只要放弃一次转移,就能争取到40……哦不,现在是37分钟的思考时间了。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