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出身农家,虽容貌只是清秀,但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她欣赏的,自然也不会是那种不通俗物或是笨嘴拙舌的。
于是,孙氏姐妹便入了她的眼,被暗地里指给贾源与甄赫相看了。
对于孙氏姐妹来说,这样的世道,这份尊重便是难得。
两人又不想着攀附富贵,商量了一下,便由一个平日里很是照顾姐妹俩的老妪做主,应了这两门亲事。
两对新人婚后,日子过得果然平顺。
男人在外面杀敌立功,女人在家里打理上下。
便是有时义军战败了,需要奔逃转移的时候,也因着她们身体好,从来没有失散过。
只是可惜,不同于贾家兄弟的杀敌勇猛,步步高升,甄赫的时运不是太好,在一次攻城战中丧生了。
那时候,甄赫的儿子才七八岁,刚刚拿得动刀。
好在小孙氏是个能立得住的,带着当时刚刚称王的太_祖的赏赐,辞了照顾当时的王世子,也就是当今圣上的差事,回到已经成了稳定后方的金陵,一心一意地把儿子拉扯大了。
待到后来,天下大定,贾家兄弟也各自授封了国公,带着家眷跟着太_祖定居京城。
而小孙氏不愿儿子被京城的繁华迷了眼,一心想让他读书上进,便辞了姐姐的好意,依旧带着儿子在金陵定居。
奈何,小孙氏的儿子随了父亲,天生好武,在读书上的天赋实在一般。
开国初期的科举,因着人才短缺,收录的很是宽泛。
饶是如此,小孙氏的儿子甄国忠,也是到了三十出头,才有了个举人功名,名次还很靠后。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小孙氏是对儿子科举的事彻底绝望了,写了信托了姐夫贾源,帮儿子谋了官,准备一心培养孙子。
那时,太_祖尚在,一听贾源提起甄赫之子,想起当年的这元猛将,也是唏嘘不已,顺水推舟边给了一个通判的官儿。
甄国忠读书不行,在做官上却很有些门道嗯,不过几年便做出了政绩,如今已经升了应天知府。
因应天的治所就在金陵,甄国忠也得以一边为国效力,一边奉母亲。
就贾敬所知,甄国忠读书不怎么样,钻营的功夫却挺深。
要不然,他一个土生土长的金陵人,也不能在离金陵这么近的应天府做官。
这个时候的甄家,还不是日后如日中天的模样,许多地方都要依仗贾家。
因此,整个甄家对贾敬都很是礼遇,把他当做了最亲密的子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