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优读 > 第263章 大扫货(第1页)

第263章 大扫货(第1页)

到了饭店,一进包间,李未看向上首的位置,那里坐的人果然是他预先猜测的那位,“黄公子,好久不见!”

“小李现在的生意可是越做越大了,看来内地果然是块沃土啊!”印尼黄家的嫡系子弟黄鸿年起身把李未迎到他旁边坐下,“一转眼距离我们上次见面已经快十年时间了,这十年里我几乎原地不动,小李却是越来越发达了!”

“黄公子说笑了,我这点小场面那敢和您比!现在谁不知道中策在香江是如日中天!”李未客套一番坐了下来,自从他第一次去香江之后,他俩确实没有再见过,食品厂新建方便面生产线的时候,倒是从黄鸿年这儿买过橄榄油,不过大方向他俩在电话里就沟通好了,并没有面谈。

而中策是黄鸿年去年在香江新成立的公司,全名是香江中国策略投资公司,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黄鸿年已经决定正式进军内地市场了;因为早年间在中国插过队、结识了许多朋友的缘故,中策刚一成立,就受到了许多海内外投资者的关注,他们都想借用黄鸿年的人脉进入内地市场,所以中策确实当得起如日中天这四个字的评价!

先边吃边喝边聊,说了一会儿家常琐事后,三人就不约而同的把话题转移到生意上,黄鸿年也说起了自己准备进军内地市场的原因,“首先肯定是邓公南巡,去年的时候报纸上争得那么凶,我也难免有些担心,而自从《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章刊出之后,我那些老同学、老朋友就不停地邀请我来内地考察!”

“另外就是正大和杭州青春宝的合作了!那位冯先生的确是个人才,青春宝也是一家好企业,你们两家的合作可谓是珠联璧合!我也希望能在内地遇到几家青春宝这样的企业!”

第一个原因自不必说,第二个还要好好解释一番,杭州青春宝是一家国有中药企业,前身是百年老店杭州胡庆余堂的一个制胶车间,1972年独立为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李未也见过,88年的时候和他一起领取了优秀企业家的奖项,第二中药厂也在他的领导下发展势头很勐,从一家小中药厂变成华东地区知名度最高、最赚钱的药厂。

但企业再好那也是国家的,冯根生今年已经五十九岁,按照正常情况,明年他就必须退休;一手把第二中药厂拉扯大的冯根生自然不甘心,于是他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引入外资,把国有企业变成合资企业,如此以来,冯根生就可以不受退休年龄的限制,继续担任第二中药厂的掌门人。

经过一番操作,正大集团以净资产核算的低廉价格获得了第二中药厂的控股权,而且正大还对冯根生做出承诺,他可以做到不再想做的那一天,杭州第二中药厂更名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冯根生成了总经理,然后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去世。

正大兑现了当初的诺言,没有动他的位置,冯根生也没有辜负正大的信任,将青春宝发展成中国纳税百强企业,一度在中药制造企业中名列全国第一。

黄鸿年的话大部分还是客套,然而这件事也让许多国有企业掌门人眼前一亮,他们也面临着冯根生一样的情况,头上婆婆太多没办法施展手脚,就算冒着风险把企业做大做强,上级一份文件照样能让他们走人;可要是能够引入外资,不仅可以把头上的婆婆甩到一边儿,还能获取丰厚的回报。

于是在此后的日子里,引入外资改变企业性质变成了许多国有企业掌舵人的共同选择,他们不断地和或真或假的外商谈判,然后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企业,最后实现华丽变身,从国有企业的领导变成外资企业的高管。

黄鸿年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再加上老同学、老朋友的邀请,便动身来了内地,准备推着小推车开始扫货;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原本只打算买一小推车商品回去,内地却送了他一集装箱的礼物。

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不管到了哪个城市,当地领导都会邀请他投资,黄鸿年的中策集团开始了大扫货,他们斥资452亿美元购入了196家国营企业,随后又陆续收购了100多家,后虽因中国政府的干预中止了部分合同,但中策仍在短短的时间内组建了庞大的企业帝国。

这些并购最后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不过黄鸿年却没有亏,他利用这些并购为噱头推高中策的股价,在金融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只可惜那些被收购的企业,最后大多数都成了一地鸡毛。

“黄公子如果去中原省考察的话,一定要提前说一声,我好做个东道,感谢这些年黄公子对我的照顾!”李未客客气气说道,虽然他对那些企业的结局感到遗憾,但这也不能全怪黄鸿年,就算没有黄公子,也有蓝公子、吕公子迫切想要解绑的国企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当地政府也未必不知道他们把企业卖的亏了,然而就跟陈光一样,他们都无力改变这些国有企业日渐没落的现实,把企业卖掉就当是甩包袱,卖给当地人还有可能受到上级的责问,卖给外企却是万无一失,现在国家实在是太渴望外资了,引入外资不仅不会被苛责,还会受到表彰奖励,所以他们才会如此迫切地给黄鸿年他们推销企业。

“一定一定!”又喝了几杯,黄鸿年说起了他最近接触的几个项目,其中有一个引起了李未的关注,如今方便面领域的王者——华丰方便面厂最近正在改制,而当地政府也邀请了黄鸿年参与这次改制,其实就是想让黄鸿年买下华丰厂。

1958年,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发明了方便面,并将其控制的企业改名为日清食品,一跃成为方便面领域的霸主。

六十年代国内食品企业也开始尝试生产方便面,最早是bj食品厂,但是由于生产技术不过关,他们用鸭油炸的方便面总有一种怪味,还没上市就消失了;直到1970年,他曾经工作过的上海益民食品厂采用高压蒸面油炸工艺,成功生产出了国内第一批方便面,开启了我国的标准化方便面生产时代。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都开始从日本引进方便面生产线,广东也不例外;1984年,广东农垦办引进了一条生产线,原计划给珠海农场,但是珠海农场不要,因为那时候处于物资贵乏时代,农场的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他们完全没想过要开发新产品。

珠海另一家农场平沙华侨农场的领导却不这么看,听说消息后马上将这条生产线争取过来,交给农场生活服务站站长熊毅武管理,熊毅武马上带领员工开始学习如何操作生产线,并根据当地人的喜好开发出了四四方方黄色塑料包装的“华丰牌三鲜尹面”!

三鲜尹面这个名字也是有讲究的,传说清代大书法家尹秉绶办寿宴,府里的厨子误将面条下入锅中油炸,无奈只能将错就错把炸熟的面条重新煮一遍,再浇上鸡、海鲜等炖成的高汤,宾客吃后都赞不绝口,将这种面称为尹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