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彼此有别,所以川北苏区也有它不同的特点。我们在川北苏区人力不足,所有工作,未
能象鄂豫皖区那样深入开展,一致后来在红四方面军离去之后,川北苏区所表现的,就远不
如鄂豫皖区那样能够持久奋斗。
一九三二年底,我们在占领的区域内,自下而上的建立苏维埃政权,并开始分配土地。
但政权机构的性质,大体还是军队的办差机关。我们在这种山岳地带作战,需要当地人力特
别多,各级苏维埃政府都用全力来解决军队的需要。人民觉得苏维埃政府是红军建立起来的,
红军的存在与否,取决于战争的胜利。
第四章建立苏区以后
一九三三年初,田松尧部开始向川北苏区进攻,当时田松尧仍坐镇三台,他的全部兵力
扫数调到前线来了,由他的副指挥孙震任前敌总指挥,孙所统帅的兵力约有三十余团,由南
江巴中的西南面向我军驻地挺进,为整个战局的主攻部队。此外,我军的南面,有杨森部十
余团驻扎;东面则为刘存厚部、廖震师的九个团,配合田松尧部牵制我军。在北面汉中区又
有杨虎城部的孙蔚如师监视;驻守天水的胡宗南师一部进至广元昭化,作为田松尧的后盾。
我军当时的人数略有增加,入川后两个月约增五千新兵,但缺乏地方武装的配合行动。
我们又必循包围这个苏区的四周地区,兵力因而相当分散。第四军驻守东疆,第三十军驻守
南疆,分别对付刘存厚杨森两部,第四军第三十一军又须各抽一小部监视汉中方面的敌人。
因而与田松尧部作战的就只有第九军第三十一军两部‐‐六个团不足的兵力。
我们暂且与田部决战,但在每一道防线上,都给敌军一些挫折,然后再缓缓向后撤退。
我们这样做,目的是逐渐消耗敌军的实力,战事愈拖得长久,敌军的创痕愈深。而且敌军的
补给线也愈拖愈长,然后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和地点,再行反攻。
战争开始后不到几天,我军即放弃了巴中县,敌军兴高采烈,夸耀胜利。事实上,巴中
县的弃守确也是我们的一个重大损失。当地人民看见我军退却,人心也就不免动摇,即使是
苏维埃政府的工作人员,也不一定了解我军的策略,心中总有点七上八下。甚至有人杞人忧
天,准备着红军万一退出川北以后的打算。
在人心动摇的情况下,我们动员当地人民支援红军的工作就更感困难,在这个高山峻岭
的区域作战,粮食往往要从相距百里的山路远处运到前线去,伤病兵又要从前线百里山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