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纵横十六国陈羡 > 第62章(第1页)

第62章(第1页)

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苻坚终于在满朝文武面前提出了大举进攻东晋的构想,在全国范围内征召精锐甲兵八十七万,并决定亲自率兵渡江南征。各抒己见的大臣们多不同意南征。从秘书监朱彤、左仆射权翼、太子苻宏,到宠僧道安、宠妃张夫人、幼子苻诜,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各人都反对出征。苻坚心中不快,默然无语。

退朝之后,他把阳平公苻融单独留了下来,对他说:&ldo;自古以来能定大事的,不过一两个人而已。适才朝上众说纷纭,徒添烦恼,我还是和你商量一下这件事吧。&rdo;

苻融想了想,说:&ldo;现在讨伐晋国有三难:一是天道不顺,二是晋国无衅,三是我军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认为不可讨伐晋国的都是忠臣,希望陛下能够听取意见。&rdo;

苻坚一脸失望地说:&ldo;你居然也这么讲,我还能指望谁!想我秦国强兵百万,财粮如山;即便我不算明君,却也不是什么昏君。我军正好乘着连胜之势,攻打将亡之国,还怕打不下来?怎么可以留着晋国这个残余的敌对势力贻害将来呢?&rdo;

---------------

十三 大战的序幕(2)

---------------

苻融声泪俱下,他把王猛的话也搬了出来:&ldo;晋国还不会灭亡,这是明摆着的。劳师远征的结果必然是无功而返。陛下宠信的鲜卑人和羌人已经布满京城,其实他们才是我们最大的仇敌。大军一出,只剩太子与数万弱兵羸将留守京师,万一突生变乱,悔之晚矣。微臣资质愚钝,所说的话诚然不足信;王景略一代英才,陛下难道不记得他的临终遗言了么?&rdo;苻坚就是不听。

苻融可谓用心良苦,接着又摆出正朔之道,他提出:&ldo;古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rdo;

苻坚不以为然,反问苻融:&ldo;刘禅岂非汉之苗裔邪,终为魏所灭。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达变通耳!&rdo;

这时又有许多朝臣前来进谏,苻坚却已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想想自己&ldo;投鞭于江,足断其流&rdo;,还有什么困难可言?!

更何况这回众多的反对声中,尚有他赏识的&ldo;英雄人物&rdo;慕容垂极力鼓励苻坚南征,说:有人反对就让他们反对,顺应历史潮流才是正道,当初晋武帝消灭东吴便是如此‐‐&ldo;所仗者杜、张二三臣而已&rdo;。苻坚给捧得高兴,连声称赞:&ldo;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rdo;

第二年七月,苻坚下诏大举伐晋,百姓每十丁出一兵;良家子即富家子弟年龄二十岁以下的少年,凡有才勇的都拜为羽林郎;人数不够,又征鲜卑、羌等其他胡族为兵。

在朝臣的纷纷反对下,慕容垂和羌人领袖姚苌等人则一个劲地劝苻坚用兵。苻融感觉不妙,仍想劝谏苻坚,苻坚却以诏令已下为理由,拒绝任何反对意见。慕容楷、慕容绍等人高兴地祝贺慕容垂,说:&ldo;国主(苻坚)骄狂已甚,叔父建立中兴之业,就在此行。&rdo;慕容垂回答道:&ldo;是啊。我的功业就全靠你们了。&rdo;

八月,苻坚派阳平公苻融督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衮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统益州、梁州军事。

临行前,苻坚勉励姚苌说:&ldo;当年朕以龙骧创业,从未将这一头衔授予别人,你要加油干啊!&rdo;

左将军窦冲说:&ldo;王者无戏言,这是不祥之征!&rdo;苻坚不以为然,姚苌后来果真没有&ldo;辜负&rdo;苻坚的期望。

前秦的大队人马,共计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浩浩荡荡向南方进发。

九月,苻坚到达项城,凉州之兵刚刚到达咸阳,蜀、汉之兵正顺流而下,幽、冀之兵抵达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运漕万艘,可谓举史罕见。

面对前秦的大举进攻,东晋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衮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率众八万,抵御秦军;另派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增援寿阳(今安徽寿县)。

以八万兵力与百万秦兵相抗,兵力相差悬殊,东晋都城建康上下震恐。谢安表现倒是镇定,谢玄等问计于谢安,他不予回答,干脆带着他们和亲朋好友一起游山下棋。

桓冲认为建康危险,请求带精兵三千入卫,谢安坚决拒绝,说:&ldo;朝廷这边安顿得很好,什么都不缺,你自己好好把守你的西路防线。&rdo;

桓冲绝望地对手下人说:&ldo;谢安石(谢安的字)这个人雅量有余,将才不足。如今大敌临近,还去搞他的清谈,双方力量如此悬殊。哎,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意即汉人要亡国灭族了)&rdo;

所有这些便是大战开始时的情形:一方大动,动中暗含冲突,一方似静,静里也充满不安。双方悬殊的力量对比这里无需赘述,看来一切的问题都得靠战争去解决了。

---------------

十四 荒唐战争(1)

---------------

公元383年的冬天,一场中国历史上军事力量差距最为悬殊的战争在中华大地上爆发,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为87∶18。光从力量对比的比率来看,这场战争即便没有惊人的结局,也足以载入史册。史籍中讨论和研究这场战争的著作颇多,连成语字典里也留下了大量的相关成语。其影响之深远,不言自明。可是换个角度来看,这场战争过程的荒唐程度,实在也出乎人的想象,胜者既无取胜的把握,也无法说明胜于何处,败者则更是输得稀里糊涂。前人既然无能,便引发了后世对于这场战争的探讨和争论,从各方各面来研究胜败之成因,在这一点上我十分钦佩已故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他跳出一朝一代之得失,从社会、经济、人口等角度分析这场战争,解说的细微之处,实让人折服。可惜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也无高屋建瓴的手段重新解说战事得失,不妨就改个风格,从比较战争双方入手,来讲个究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