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来都以理阴阳,顺四时为要,最看重的就是朝堂稳定、君臣一心。
自穰侯魏无羡拜相以来,帝相之间,不能说是明争暗斗,也能说是默契相合。
至少在对外的时候,始终都表现出了“君臣一心”的和谐。
甚至于,帝乙拜相的时候,曾发明诏示天下曰:帝高居九重,掌龙庭,任丞相,辖百官,无为而治,天下大同。
丞相魏无羡则对曰:臣赖陛下信重,不以臣卑鄙而拜以相位,当为百官表率,上佐帝主,下遂民心,外镇四夷、抚平诸侯,内亲同僚、善待百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片刻不敢忘陛下之恩、国朝之重,愿以此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整个昭襄一朝,主打的就是君臣一心、各司其职。
就算以陈貂寺为首的“帝党”,跟穰侯魏无羡为首的丞相府、武安君公孙起为首的五军都督府争斗最激烈的时候。
帝乙也从未公开表态,如此直白地支持过谁,更没有跟任何大臣说过半句重话。
始终都秉承着“帝高居九重,垂拱而治”的原则,居中主持,燮理阴阳,以大局为重,视平稳为本。
故而帝相君臣六十六载,大秦朝堂从未有过如此动荡的时候。
但是此时,帝乙却一反常态,为了一个刚满月的小孺子,公开跟丞相魏无羡反目,甚至不惜掀起滔天风暴。
这是何等让人费解?又是何等让人惊骇?
君臣之间的争斗,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已达到了公开化、白热化的程度,可以说是刀刀见血、两败俱伤。
没错!就是两败俱伤!
从表面上看:穰侯魏无羡多次被帝乙公开训斥,甚至还被剥夺了三千八百户的封地,简直就是元气大伤。
要知道,大秦帝朝的传统,一直都是:唯有丞相,可为万户侯。
穰侯魏无羡拜相数十年,可谓是“劳苦功劳”,多次被“恩赏”、“加封”,也不过是受封一万三户而已。
可现如今,他却被剥夺了整整三千八百户封地,只剩下九千二百户,已然远远低于丞相应有的水平。
甚至于,穰侯魏无羡连“丞相”的位置都丢了,只能“权掌丞相府事”。
无论怎么看,都该是穰侯魏无羡大输溃败、帝乙稳居上风、大赢特赢才对。
但是实际上,帝乙的“一意孤行”,赢得的是表面的胜利,输的却是“民心”。
现如今,穰侯魏无羡赫然已是“孤忠之臣”的代言词,赢得了朝堂百官、州郡长吏的同情与钦佩。
甚至有人将他视为“强项令”的代表,丞相府更是门庭若市。
而帝乙却被冠上了“昏庸之君”、“残暴之主”的“美名”,被视为“少时英明、老年糊涂”的典型。
就差没被列入“秦史十恨”,“恨帝乙未能早死”了!
整个舆论场中,帝乙不能说是“百姓拥戴、鸟生鱼汤”,也能说是“民怨沸腾”、“官不聊生”了。
甚至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等典故,也屡屡出现在各级官员的私人信件当中。
但是帝乙却浑不在意,俨然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之态。
甚至还曾多次在“私人场合”,对左右言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朕行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秦国运,皆在我儿。
颇有几分“唯有吾儿赢君,才能让大秦再次伟大”的懂王姿态。
什么叫一意孤行?什么叫帝心如铁?什么叫头破南墙?
这就是了!简直就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的典型。
区区黄河,何足道哉?看朕百万将士、投鞭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