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奴律陀王闻派往锡兰的船只已载佛牙返回,大喜。遂骑上&ldo;白莱比雍&rdo;白象至迎请佛牙码头亲来奉迎。佛牙见阿奴律陀未按锡兰王所嘱来迎,却骑象而来,大船掉头,停于大海之中。
有些史书则载:大船径返锡兰。
国王阿奴律陀见船返航,大惊失色,立即举行隆重的恭迎仪式虔诚祈求,大船方重新靠岸。国王头顶九宝高脚花盘,纵身下海,涉水向前,直至水淹至颈部,才将佛牙请入盘中,转身返回岸上。无数文武大臣与士卒簇拥着迎至宫中。王将佛牙安放在宫前嵌满宝石的重阁状佛龛中,举行了隆重的供奉仪式。
阿罗汉长老向国王奏道:&ldo;为使众生在佛教长存的五千年内都能供奉佛牙,建佛塔供奉比置于宫中,善果更多。&rdo;阿奴律陀王为了造福众生,将供有佛牙的重阁状宝石佛龛置于白象背上,祈祷道:&ldo;请吾佛令白象行至吾佛希望安放之地。&rdo;放出白象后,漫步行至安放佛陀前额骨的瑞喜宫佛塔处,即伏于塔旁。阿奴律陀王遂将佛牙藏于瑞喜宫佛塔内。
阿奴律陀王庄严地立誓说:&ldo;如吾将来确能修行正果成佛,望再化出一颗佛牙来。&rdo;果真又化出一颗佛牙。国王又将佛牙置于白象背上道:&ldo;白象所伏之地即为安放佛牙之所。&rdo;放出白象,白象登上丹吉山,伏于山顶。于是在山顶建一塔,将佛牙置于其中。
国王再次庄严立誓,又化出一颗佛牙。将佛牙放在白象背上道:&ldo;白象所伏之地即为此佛牙安放之所。&rdo;放出白象,白象行至锡兰归来时大船停泊的码头‐‐劳伽难陀旁伏于地上。于是在该处建一佛塔,安放此佛牙。
之后,国王又进行一次庄重的立誓,又化出一颗佛牙。仍将佛牙置于白象背上。白象登上杜云山,伏于山顶。于是在杜云山顶又建一佛塔,安放佛牙。
如此,国王又许愿一次,又化出一颗佛牙,仍将佛牙置于象背。放出白象,白象朝东登达良山稍事休息。越过达良山,登克越山,继又登别山,伏于山巅。阿奴律陀在别山也建成一座佛塔,安放佛牙。阿奴律陀想在达良、克越两山也建塔,于是在两山上又各建一塔,并在塔内安放许多舍利圣物。为使佛教长存五千年造福众生,共建塔五座安放五颗佛牙。佛塔建成后,举行了隆重仪式,共享善业,洒水祝福。
[1]即指32大相与80种好。参见(91)节注释。
[2]缅甸一种诗体,意即:赞歌。
[3]天帝释的宝座名,意为:平的毛绒坐垫。传说凡人间有难或发生重大事故,该宝座都会变得坚硬异常,使天帝释了解俗间有事需他出面帮助或调解。
[4]原文如此,年代有误。
[5]此处所述年代与后来经考证得出的年代不同。现代历史学家都写为:阿奴律陀王1044年(即缅历406年)登基,在位33年,1077年(即缅历439年)故去。
(141)江喜陀、鄂推友、鄂隆赖佩、良吴毕奉命出兵援助欧德白古
一日,忽报炯国注军进犯欧德白古,请派援军。阿奴律陀答应发精锐骑兵40万往援。来人走后,王命江喜陀、鄂推友、鄂隆赖佩、良吴毕四员大将身着神铠神甲,带领扈从80名印度步卒往援。至欧德白古后,国王心中不悦道:&ldo;答应派兵40万,为何只来四名骑士?&rdo;四员神骑骁将说:&ldo;陛下为何这般议论我等?&rdo;说罢,到黄瓜地中表演各种绝技。欧德王和民众见他们武艺高强,赞不绝口,说道:&ldo;此等豪杰技艺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绝非凡辈,定系神人也!&rdo;欧德白古王大喜,赠以重礼,盛宴四人。
炯国兵勇象马甚众,四员神骑骁将挥戈冲入炯军阵中。将该军分割成四片,生擒四将:澳比亚仰、澳比亚耶、澳比亚布翁、澳比亚拜。炯军大败,纷纷弃械只身而逃。四员神骑骁将还将擒获的四名炯军大将献予欧德白古王。
欧德白古王大喜,重赏四将,并将珍藏在一小金筒内的历代国王供奉之舍利注以及爱女玛尼山达公主献给阿奴律陀王。玛尼山达公主十分美貌,体重如一尊狮像。途中,公主由四员神骑骁将轮流护卫。一日,由江喜陀护卫时,江喜陀与公主有染。此后其他三位将军护卫时发觉公主的体重增加超过了狮像,返回向阿奴律陀王奏明:在江喜陀护卫公主后,公主体重发生变化。
阿奴律陀大怒说:&ldo;畜牲竟敢如此欺辱孤王!&rdo;说罢将江喜陀用绳索缚了,手持阿粦陀摩宝矛直刺过去。江喜陀命不该绝,宝矛未中其身,却将缚他的绳索割断。江喜陀脱身后,拾起阿粦陀摩宝矛拔腿就跑。逃出良辛门直奔江边叟格德码头。呼喊江心渔船渡他过江。渔夫佯装不闻。江喜陀举起宝矛投向渔船。收回宝矛渔船也随之靠向岸边。江喜陀上船后径向对岸昂达地区一所印度寺院驶去。江喜陀逃走后,国王派七名印度武士前去捕杀。这七名武士知道江喜陀神通广大,休想明目张胆地捕他,只有等他熟睡时再下手,就跟踪尾随其后。
江喜陀未进食又饥又累,走进一座林中,想倒地小睡。随手想把宝矛插在身边地上,但一连数次均未插住。一时性起将宝矛掷向林中深处。七名印度武士正在林中窥望伺机捕捉江喜陀。宝矛飞来,将七人像串糖葫芦一般刺个正着。江喜陀醒后,起身到林中寻找宝矛,见宝矛将七名印度武士穿成一串。心想:我的衣食父母国王确有杀我之心了。遂收回宝矛,去北方姜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