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山海关东南城角之战,终因敌我双方的力量众寡悬殊而告失守。???.?r?a?n??e?n?or?g
日军突破东南城角后,立即沿城墙推进,给中国的守城部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同一时间,日军集中坦克冲破南门城门,迫使东北军的守军向城内撤退。
坚守东南城角及魁星楼附近的六二六团一营二连连长刘虞宸壮烈牺牲;领兵试图夺回南门的三连连长关景泉战死;四连连长王宏元等相继殉国…
六二六团一营官兵不甘南门城门失守,同冲进城内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他们挥舞大刀,在南大街的每个道口与敌人展开贴身肉搏,拉开了惨烈的巷战。
营长安德馨一马当先,率领两个班的战士奋勇杀敌。
他的头部、肘部多处中弹,却仍然奋不顾身,越战越勇,直至在西关清真寺附近壮烈牺牲。
安德馨营长用自己的生命的音响和光华,实践了自己在镇守山海关的战斗中立下的壮烈誓言:“我安某一日在山海关,日本人一日不能过去。日人要过,只有在我的尸体上踏过。”
安德馨营长英勇就义后,一营官兵继续浴血杀敌,无一投降。
在南门一带的争夺战异常激烈之际,城东二里甸、馒头山方面的日军亦已迫近城下,东北城角和北门、西门经顽强抵抗,也相继失守。
何柱国只有两个营的部队在城内,但抵抗得非常顽强。日军火力猛烈,爆炸不断,炮火把南北城楼和商民住宅夷为平地,守军伤亡过半。
这一天傍晚,日军在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后,终于控制了山海关全城。
中国守军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也作出了惨烈的牺牲。
在山海关口两天的拼杀中,阵亡的官兵多达400余人,负伤300余人。一营除营长安德馨牺牲外,二、三、四、五连连长均战死。
此战,日军伤亡足有四五百多人。
中**人不缺血性,也不缺乏为国献身的精神,他们把热血洒在了山海关城头。
可惜,他们的热血没有唤醒张学良心中的抵抗意识。
也许,张学良压根就不想在山海关与日军拼杀,他没有下这样的决心。山海关这样一个狭窄的关口,东北军想要守住不放,日本军队很难跨过去。
当然,他张学良的东北军一点也不抵抗,任由日本军队一枪不发占领山海关,似乎也说不过去,这才给何国柱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
打一仗是为了给人看,我张学良还是抗日的。
守不住山海关是另一回事,至少说明日本军队太强悍,东北军尽力了。
整个东北军依然按兵不动,长城关口似乎只剩下了这一支军队在抵抗。
榆关失陷后,城内外大火,燃烧3昼夜,到处残墙焦土,死尸狼藉。
日军入城后,大肆搜捕,凡着中山装者杀,着军服者杀,写反日标语者杀,就是便服内穿灰色裤者也杀。
死于非命者不可胜数,青年妇女备受蹂躏,居民财物劫掠一空。
北宁铁路3名警察不肯投降,日军强在其背上插上“欢迎大日本”旗帜,游街绕全城,然后押往南关枪决。
中国士兵能不能打,有没有必战之心?
山海关之战足以说明中国士兵的英勇,他们无愧于这个民族。
在前线的何柱国曾经对老百姓说:“榆关之失,是日本先用坦克冲进南门,而当时安德馨一营活活以**去拼命,试想以血肉之躯挡无畏的炮车,哪能不牺牲如此之多?”
宁可毁个人躯肉,捍卫国家,可歌可泣,只此证明中华民族精神不死。
问题不在于中国士兵,而在于掌握兵权的上层。
东北军撤到山海关后,南京国民政府将华北地区的防务交给了张学良。
蒋委员长要他负责华北防务,张学良就应该担负起守土职责。
张学良整天如坐针毡。北平各界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不断派代表去见他,要求他出兵抗日,收复东北失地,劝他不要做一个留下千古骂名的逃跑将军。
面对民众的谴责,张学良有他的说词,声泪俱下对外诉说着自己的苦衷并推委责任:“我是冤枉的,我们东北军自归南京政府领导后,军队的重大军事行动,包括作战训练等事宜,都要报请姜委员长批准。在这件事上,我是听命中央的,我本人身不由己啊。”
不能不说,张学良这个借口还是有点道理。
自从九一八事变起,蒋委员长以及国民政府一直不提全国抗战,反而让国民以及军队戒急用忍,尽量避免与日军发生战争摩擦,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