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遣将守四川,想当浴血凤凰。
造反不好玩,一旦走出去第一步,就没得回头路,没说的,打吧。
当时宋军两路进兵,一路走剑阁,也就是北川,一路走东川的峡路,李顺这么一判断,决定移兵东进,先阻截东路宋军,同时,打退北路宋军。
游览过长江三峡的都知道,东路入川,山高林密,一条长江,想快捷,必走水路,于是李顺迅速派兵占领三峡之一巫峡,扼住入川咽喉,使宋军不得进,然后令部分队伍北上,攻打剑阁附近的剑门,同时,率主力大军围攻梓州。
梓州,川北重镇,李顺认为,拿下了梓州,就等于占领了川北,成都已在手里,也就是说川西已无忧,川东扼住巫峡,也没事,要是川北再拿下梓州,那便真个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咯,所以他的兴趣还放在占地盘上。
他这么安排对不对呢?
对。
巫峡占领了,东川守住了,而他的主力,就在北川,剑门,也在北川,也就是说,在守住东川的同时,义军又在攻击北川,而宋军就是从东、北两路来的,怎么进得了四川呢?
可还是进去了。
这是为什么?李顺既然已经部署了东、北川的军事力量,怎么还是让敌人进来了?
先说进川的宋军是从哪路进的:北川。
李顺不是大军云集在攻打北川梓州城么?怎么还是让宋军进来了?
因为,他没打下来剑门。
刚才说了,李顺打北川是分两路打的,一路打梓州,一路攻剑门,现在告诉大家两者的兵力区别:打梓州的有二十万人,打剑门的,几千。
剑门乃北路入川要道,他竟只派了几千人去打,他喝多了么?
没有,因为剑门当时的宋军数量非常少,一百多一点。
几千人去攻打一百多人,李顺似乎没做错,对,他确实没做错,但是,他的运气很差,不是一般的差‐‐就在他那几千人到达剑门,并开始实施攻击的时候,成都的溃军到了。
成都的溃军是什么东东?
就是李顺打下成都时,溃败逃走的宋军,他们到了剑门。
于是,守剑门的宋军,由一百人,变成了好多好多,几乎和进攻的队伍人数一样多。
综上所述,北路宋军顺利通过了剑门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