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还不容易?
问题是,死了有什么用。
只有活着,才能和歹人斗争到底。
只有活着,才能做出点事儿,利国利民的事儿。
只有活着,才能保护那些几乎被刘瑾弄死的人。
这就是李东阳的目的,为了这个目的,他可以虚与委蛇,他可以对刘瑾献媚,也正因如此,他被人骂,被李梦阳那类人所诟病,被天下士子戳脊梁,但他都不在乎,因为他的责任感压过了所有的委屈‐‐他要为天下留住正义之士的种子。
所以,明史上给他的评论是‐‐天下阴受其庇。
他强忍委屈的收获就是,搭救了不知多少即将被刘瑾迫害致死的士子。
而这次,他也义无反顾的去找皇帝了,反正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刘瑾的亲信,不会有人怀疑什么。
在找厚照兄的同时,李东阳交代各位官员,速速打听是谁写的揭发信,查出来没有,一有消息,立刻汇报。
英雄就是英雄。
就在李东阳去往皇宫的时候,有人飞奔来报:消息有了,已经查到写匿名信的人了!李东阳问是谁?回答:据查,是一个太监。
李东阳松了口气,太监就好,太监就好!
进宫吧。
一进宫,李东阳就把已经写好的折子递了上去,小皇帝一瞧,哦?有这事儿?刘瑾擅自关押大臣?这样做不好,很不好。朱厚照虽然把刘瑾看作半个爹,但有一点他很清楚‐‐他才是皇帝。
陪我玩,你就是我爹,为所欲为,那也是我允许,你才能这么做,我不允许,你就不能这么做,说到底,你只是个太监。今日我把信给了你,那是我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心上,但你要让我这朝廷都运作不下去,那可就过火了。
于是厚照兄吩咐:问问刘瑾,查出是谁写的没有?
有人去问了,同时李东阳回答:据查是个太监干的。
不久,问的人回来了,也说:据东厂查,是个太监干的。
年轻的皇帝不高兴了:那还不放人?
传事的便去告诉刘瑾:那还不放人?
刘瑾说就放,就放。
事情获得解决,数百官员脱狱成功。
什么是英雄?生活中的英雄不是手拿左轮的牛仔,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默默奉献,不计报酬,当他们存在时,我们反倒认为世界就应该是这样,只有当他们有朝一日消失时,我们才知道英雄的价值。
英雄,就如李东阳。
至于那封信是哪个太监写的,史书未交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从此以后,刘瑾,对太监集团内部,产生了极大的疑心。
写那封信的,肯定是个小太监,但幕后指使的,肯定是大人物,甚至很可能,就是八虎之一,说实在的,八虎在正德初年,尚且是铁板一块,但眼瞅着刘瑾平步青云成了立皇帝,那七只阉虎也逐渐开始妒嫉,都是太子府出来的,怎么你刘伴伴就混得那么好呢?人就怕妒嫉,一上了这个瘾,保不齐能干出什么,所以刘瑾对身边的战友,也开始戒备。
刘太监一旦戒备起来,闹出的动静就特别大。
他成立了&ldo;内行厂&rdo;。
内行厂是什么?
是个新的特务机构,明代有东厂、西厂,汪直倒台后,西厂一度关门,后来又开了,刘瑾等八虎上台以后,本着狡兔三窟的原则,由刘瑾担任司礼监掌门,八虎中的马永成和谷大用,分别担任东西厂掌门,刘瑾本以为如此便可以高枕无忧,但如今看来,光这样还不够,谁知道纳马永成、谷大用,是不是此次事件的主使呢?因此成立个内行厂,专门监视东西厂。
这步棋一走,离耗子动刀窝里反的时刻,就不远了。
内行厂成立后,鉴于特务机构实在太多,为防止你中有我,我中有他,乱七八糟,刘瑾规定:三厂中(东、西、内行),内行厂最大,由皇帝直接领导(其实就是他领导),东西厂,受内行厂监督,而东厂,又受西厂监督,而锦衣卫,又受东西厂监督,只有老百姓(包括官员),为上述所有机构监督。
职能划分完毕,内行厂开始运作,这一运作起来可不得了,不要说良善小民,就连东西厂的人都被它吓一跳,无论是谁,只要刘公公稍有怀疑的,全杀,即便是两厂特务,也逃不得魔爪,个个整日里是胆战心惊。
百姓就更甭提了,被内行厂弄得是鸡飞狗咬,刘瑾规定,为防止坏人破坏,外地来北京的,全部赶回去,就这一条,全乱套了,不少大户人家的佣人,被迫辞掉,来北京做生意的,生意被迫流产,不知砸掉多少人的饭碗。过不几日,刘太监不知哪根神经突然错位,要整治社会风气,守寡的,甭管小寡妇、老节烈,全部强迫改嫁,家里死人的,立刻就要埋,办丧事超过时限的,强迫烧掉尸首,一时间是寡妇闹,孝子嚎,怎一个乱字了得。
将一切都弄得乌七糟八之后,刘公公突然清醒了些,他发现自己眼下的地位,那是无比的稳当,自己目前的形象,却是无比的糟糕。
刘瑾明白,所谓地位稳当,是暂时的,形象糟糕,则可能是永久的,而糟糕的形象,又极可能影响目前稳当的地位,所以他毅然宣布要和过去的自己告别,从此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首先,再也不受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