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为什么不干呢?
因为宦官和外戚自打东汉起就势不两立,有宦官在,外戚就甭想出头,最高权力只有一个,有你无我。
也不怎么,这事儿后来被王瑰知道了,嗬,把他气的,杨复恭我招你了?他五迷三道,稀里糊涂的,就来到了北司,你倒看看对方是谁哟,他也不看,这小子也是狗仗人势惯了,想也不想,就在禁中重地,将这位&ldo;忠贞启圣定国功臣&rdo;给指着鼻子给骂了一顿,骂完了径直去找皇帝:&ldo;孩子,到底想给我什么官?&rdo;
不管怎么说,这是舅舅大人,昭宗实在不好拒绝,便翻翻名册,打算选一官给他,此时,谁也没想到,那位刚被骂个狗血淋头的杨复恭进来了,他满脸带笑、无比谄媚、温言细语的,为王瑰求了一官:&ldo;陛下,黔南节度使尚缺额,便让国舅试试如何?&rdo;
哦,你又同意了?昭宗瞟他一眼:&ldo;好,就去黔南吧。&rdo;
&ldo;领旨谢恩!&rdo;王瑰大模大样的,施了个礼,同时瞄了一下杨复恭,心说这人贱呐,不骂他,他说我坏话,一骂他,立刻便拍我马屁,真是欠揍。
杨复恭也不多言,瞧不起我是吧?随你。
王瑰回家准备了几天,高高兴兴,赶赴黔南,谁成想船走到四川利州的时候,噗哧一下,船底漏了,这位未及上任的节度使王大人随船一起,喂了老鳖。
谁干的?还用问么?你当杨复恭递过来的苹果那么好吃?
出了这档子事,唐昭宗很不高兴,太过分了,我舅舅虽然粗鲁,但罪不至死,你怎么就敢瞒着我杀他?昭宗可不那么容易被控制,他打算反抗,他的方法,与前几代皇帝大致相同:以阉制阉。
之所以说大致相同,就是还有那么一丁点儿不同‐‐昭宗用来压制杨复恭的那个人,不是阉人。
谁呢?
杨复恭的干儿子。
自打黄巢起义后,时局极度混乱,全国各地,无处不打,藩镇们你争我夺,狂敛地盘,长安城岌岌可危,为了自保,杨宦官除了神策军之外,还豢养了一帮干儿子,足有六百人,这群人个顶个的棒小伙,武艺高强,实际上就是亲兵卫队,领头的一位叫杨守立(更名),是个胡人,天天想打架,见血就兴奋,谁都怕他,名满京城。
昭宗决定,就从这小子身上下手,他就问杨复恭:&ldo;你家胡儿尚在?我想让他守卫殿内。&rdo;
这是文宗收买李训的旧法。
杨复恭脑袋不怎么灵活:&ldo;好哇。&rdo;
答应了,他以为,殿内有多了个眼线呢。
胡人杨守立入宫了,赐名李顺节,这小子苦惯了,一进宫便糊涂了,哪儿哪儿都看不过来,昭宗净给他好东西,不多时,便倒戈了。
倒戈以后这小子十分白眼狼,成天介和杨复恭吵架,一点儿不讲父子情谊,还把禁军给拉走一大批,杨复恭气得七窍生烟,却没法。
行了,昭宗心中暗笑,该我收拾你了。
收拾人的程序一向很简单快捷,照例,找一个人做排头兵,率先发难,而后借机大做文章,把要整的人整倒、整臭。
保险起见,昭宗把排头兵的职责交给了一个叫孔纬的人。
孔纬,唐宣宗大中年间状元,注意,他是状元,状元出手一般都很猛,何况他的家室也比较显赫‐‐孔子的后裔,所以,孔纬是个有背景的人,有背景的一般都不怕事,因此这也是个不怕事的人。
翌日上朝,孔大人张口便摔出一句:&ldo;陛下左右有反贼!&rdo;
果然是个混大胆,无任何前兆,上来就爆料。
满朝大臣都愣了,心说这孔大人今日吃了什么药?昭宗也没说话,他心满意足的看着孔纬,期待他说下去,但孔大人并没有继续长篇大论,而是将刚才那句话又重复了一遍,同时做了个动作,这个动作,令事态猛然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他抬手指向杨复恭。
杨复恭这段日子很不顺,干儿子的倒戈令他心慌意乱,方寸便有些拿捏不住,今日一上朝便触了霉头,当下火冒三丈,可这是朝堂,不能打不能骂,便忙不迭的高声嘶叫:&ldo;臣能反吗?&rdo;
反应很快,但语句很苍白。
孔纬在干这一票之前,早准备好了说辞,论口舌,杨复恭这个棒槌骑马也撵不上他,孔大人清清喉,道:&ldo;杨复恭!&rdo;直接叫名字,看来真是要撕破脸:&ldo;你乃陛下家奴,为何广收义子?&rdo;
杨复恭心说我当什么事儿,这算个六,当前时局,谁不收义子?便笑道:&ldo;天下将帅皆收义子,难道都是反臣么?&rdo;
孔纬一脸不屑:&ldo;收义子当然不能说都是反臣,但所收义子都是亡命之徒,是不是反臣呢?所收义子多达数百,是不是反臣呢?所收义子都姓杨,是不是反臣呢?&rdo;
杨复恭平日里吵架骂人那也是金交椅一把,和人斗嘴并不处下风,怎奈如今是朝堂上,泼妇那一套不好使,真章儿的讲道理,他可就拙嘴笨腮了,寻思半天,憋出一句:&ldo;我那是收壮士之心,以便将来辅佐天子!&rdo;
自孔纬发难开始,昭宗一直在仔细听着,不言语,等杨复恭这句话出口,好,昭宗心头一动,该我上了:&ldo;你既是收士人之心辅佐我,却为何让他们姓杨,而不姓李呢?&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