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说来道去,还是坏在宦官身上。
宦官一生别无所求,当初肯咬牙,顶着骂名给自己&ldo;断根&rdo;,就冲着&ldo;酒财权&rdo;三字来的,荣华富贵者,一生所求也,似张承业那类耿直的阉人,实为另类,但后唐不像晚唐,晚唐时文武凋敝,朝中并无能人,因此久居军中的宦官跋扈,也就顺理成章,而后唐不然,此朝建立不久,宿将众多,个个功勋卓著,岂能坐居宦官之下?
除此之外,还有外戚,后唐初立,皇权正盛,依附于皇权生存的外戚,也是很大的一股势力,足以同宦官抗衡。
而这几股势力的较量,终于在一个人身上爆发了,他叫郭崇韬。
熟悉五代史的,莫不知郭崇韬,此人能文能武,光耀五代,他生于山西,初从李克用,掌军中机要,后随李存勖出征,奇谋百出,大败契丹、灭后梁,又灭前蜀王氏(开国君主即王建)政权,论功劳,他要说第二,恐怕无人敢说第一。
功劳大,脾气就大,久了,郭大将军便对那些个宦官开始眼气,宦官们也瞧不上他,两个就斗起来了,权力斗争一旦开始,必将以流血结束。
宦官们深得唐末阉人的真传,干起来之后,就很老到的,仔细找郭崇韬的缺点,但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突破口,说他有钱?有钱不是罪,人家功勋盖世,有钱碍着谁了?说他有权?那么大的官,有权是应该的;说他弄权?也不对,弄权这个概念,一向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是弄权,我说是管理手段,谁能印证?
很久以后,宦官们终于找到了郭崇韬的唯一弱点‐‐功劳。
这是唯一的突破口,所谓功高镇主,功劳太大,也是罪。
谗言,就是这么进的,有缺点,骂缺点,没缺点,骂优点,反正人嘴两张皮,黑的白的由你说,郭崇韬再牛,也架不住这么多人说他坏话,怎生是好?
郭将军决定反击。
鉴于皇权还算完整,所以郭崇韬想靠外戚保护自己。
李存勖打了一辈子仗,小老婆一帮,但元配一直没定,郭崇韬清楚,他最喜欢的是一个姓刘的妃子,由此,便上奏一本,请刘氏为国母,要知道,以郭崇韬当时的地位,这封上疏可了不得,端的有决定性作用,李存勖本最爱刘氏,刚好顺坡下驴,就立了皇后,刘氏对郭大人无比感念,这一来,郭将军便有了外戚做屏障。
这事儿刚过,郭崇韬又上疏‐‐辞官,李存勖当然死不答应,年轻轻的,凭什么?一连三次辞官,都被打回来了,郭崇韬喜笑颜开,行了,这回皇帝应该明白,我,绝无恃功傲主之心。
以退为进。
这两件事干完,郭崇韬以为,此番一定可高枕无忧矣,其实他错了,他并不了解自己的性格,虽然他捧起了外戚,虽然他做足了姿态,可他有个致命的弱点‐‐贪功,只要是功,就想立,立多少大功都不满足,这才是做皇帝的最忌讳的,何况郭大人立功后还有个毛病‐‐骄傲,二者合起来,足以将他营造的政治优势摧毁。
终于,郭崇韬又一次立功的机会来了‐‐灭前蜀,前蜀由前文交待的王建建立,王建灭了田令孜后,一统东西川,称霸蜀中,被唐廷封为蜀王,唐灭后,称帝,扩大地盘至陕西、甘肃,本是一派大好河山,结果他享受了没几天就死了,死后国内乱七八糟,苛捐杂税异常繁重,内部贪污成风,政治腐败透顶,白瞎了花花江山。
四川,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泽,这么一块富庶又兵弱的大肥肉,谁不爱?所以李存勖打算灭前蜀,和郭崇韬一商量,郭大人的立功瘾犯了,谁也不用派,我去就行。
李存勖就问:真的谁也不派么?
郭大人这才发现,皇帝有狐疑之色,忙说:您儿子李继岌挺好,派他当元帅便可。
说完自己也捏把汗,差点说错话。
李存勖的面色便缓和下来,笑道:小儿年幼,怎能自己领兵?爱卿选一个将佐辅助他如何?
郭崇韬心里咯噔一下,本说是自己去,皇帝已经生疑,现在又让他推荐他人,完了,我郭崇韬失了信任也,如何是好?
正在冒汗,李存勖却道:我看,就是你去辅佐他吧。
噎?
郭大人很诧异,皇上这是在试探我?
一瞬间,矛盾重重,去?一旦这是皇帝试探我,我说去,岂不是表明我有领兵自立之心?不去?旷世功勋,拱手让人不成?
大将郭崇韬一生,大小数十战,胜多败少,用兵如神,本是恃才傲物之人,皇帝一激他,却好似口渴如烧之徒看到了鸩酒,明知有毒,也要一解干涸,便施礼道:&ldo;臣领旨谢恩。&rdo;
他走了一步错得离谱的臭棋,带着一身的怀疑,与李继岌率军去了。
战事进行得很顺利,单说打仗,郭崇韬还是很在行的,但灭前蜀之后,郭同志便犯了老毛病‐‐居功自傲,整个蜀地,上至官吏任命,下到税收徭役,都管,胳膊上套了无数袖标,就没他不管的,可您想管也行,那也要请示一下上级不是?李继岌就在那儿杵着呢,即便是大事小情您说了算,问他一句,给个面子总无伤大雅吧?
他也不问。
蜀地的人可不知道占领军内部还有这么个复杂关系,既然眼前全是郭大官人的影子,那么郭将军一定是最大的老板,为今后求得太平,纷纷给他送礼,郭崇韬倒也实在,你送了我就要,家门前车水马龙,往来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