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一位工部郎中,叫王佑,无耻得近乎无敌,我仔细查了一下史上那些无耻之尤的言行,此人还是能排上前十名的。
众所周知,王振是自宫了的,无论他先前体毛多茂盛,一刀鸟飞过以后,便什么都没了,下巴一溜光,因此对长胡子的人,他看着总有些别扭,想起昔日雄风不再,心里也确实有些酸楚。
万万没料到这位工部郎中王佑竟是个极有眼光的人,王振没胡子,他也不留,那时男人不蓄须比较罕见,所以王振就问他:你怎么不留胡子啊?
这位王佑同志见当朝一品红人终于注意到他这个精心设置了,登时喜不自胜,便把酝酿了很久很久的一句非常暖人心的话端了出来:爹没胡子,儿子怎敢留?
如王佑一般的人,当时满朝都是,没人愿意去锦衣卫大狱里观光,所以个个都很听话,即便有几个不听话的,不是杀了就是流放,其余的也消停了,当然,也有那硬骨头的,但基本上都落得个家破人亡,时间久了,王太监当真无敌于天下。
可凡事都没有绝对,独独有一人,偏不吃他那套。
此人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宣德初年为御史,宣德五年巡抚山西河南,负责整顿军备,坐镇晋豫时,由于对老百姓太好,口碑极佳。
正统十一年,此人因政绩极好要升职,便入京面圣,一进城,有人便说了,你的前途都在王公公身上,准备点礼品吧。
他说没有,唯两袖清风也。
说完后不久,非但官没升,人也进了大狱。
入狱后又有人对他说:多少给点,认个错。
他说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错。
这句话说完后,他的罪名被定为谋反。
到这个份上,他仍坚持自己没错,于是,即将被杀。
有人把这个消息放了出去,很快,此人因没送礼而被诬谋反的事情传遍了京师的每一个角落,继而传遍河北、山东、山西、河南。
我说过,他做过山西河南巡抚,且口碑极好,所以这两个省的百姓们就开始写万民书,后来,连官员们也加入进来,再后来,连京师的士绅也加入进来,事情闹大了。
事情一大,皇帝就可能知道,虽然英宗朱祁镇什么都不管,但并不是傻子,一旦他知道了,责问下来,怎么交代?所以王振果断决定,放了那个人。
于是此人成了唯一一个毫发未损便走出厂狱的囚犯,虽然没升官,但他胜利了。
此公以后还会出来,并收拾王振一手制造的烂摊子,他叫于谦。
该赶的赶走了,该杀的杀掉了,国内已然无敌,王太监的手开始伸向国外。
他索取贿赂的对象,叫瓦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