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觉得光人多也不算什么?那好,听,那边殿前的琵琶笛子鼓声响起来了,有富贵人家觉得光在佛前供奉香花果菜还不够虔诚,还带来了&ldo;伎乐&rdo;,也就是乐队和舞蹈班子,就在庙里奏唱起了欢乐热烈的民间小曲,没准儿那些跳舞的美女还穿得颇为暴露。这当然会吸引大批民众围观,喝彩之声此起彼伏,至于&ldo;为亲人洗罪超度&rdo;的目的能否在这么欢实的活动里达到,已经没啥人关心了。
这家现场秀劲舞,那一家也不甘示弱,带了一堆玩&ldo;百戏&rdo;的杂技演员进寺,什么顶竿的,抛刀的,走绳的,玩相扑的,耍木偶的,舞狮子的,现场铺陈演出,更是热闹非凡。您觉得还不够过瘾?没关系,大家玩得开心了,还可以抬着佛像和各种大盆里的供品,一起出寺上街游行,伎乐百戏幡花云伞都跟在队伍里巡游全城,所到之处倾城轰动,一直狂欢到天黑为止。
盂兰盆节这一天,你们这些平时清苦的僧众,不但能看到很多奇妙物,还能大饱口福。那些由施主檀越供奉的水果点心素菜,从佛前撤下来以后,自然就进了你们的肚子。虽然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鱼大肉,但对于常年就着咸菜喝粥的你们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受用了。
除了七月十五这一天外,另外还有两个比较重大的佛教节日,分别是&ldo;浴佛节&rdo;和&ldo;腊八节&rdo;,您大概在现代也听说过,特别是后者,所以只简单介绍几句。
&ldo;浴佛节&rdo;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和第一次被洗澡,这个日期曾经有四月初八、二月初八和十二月初八好几种说法,到了元朝才在全国统一定为四月初八。在唐朝呢,北方一般都认为四月初八是&ldo;佛诞日&rdo;,于是每年到了这一天,你们这些和尚尼姑穿好法衣,举行完仪式以后,要把寺庙里大大小小的佛像都用浸了香料的水擦洗一遍,洗过的剩水,不,圣水,还要往自己身上滴和给虔诚信众大香主滴洒一些以求福佑。参加这个活动的信徒们大多都会向庙里捐献衣食财物等,隆重热闹的仪式举行完,僧俗众一起吃唐朝&ldo;浴佛节&rdo;特有的食品&ldo;糕糜&rdo;。如果年岁太平,官员百姓兴致很高,也有可能在这一天抬着佛像上街巡游,前后都有杂技鼓吹等。
&ldo;腊八节&rdo;您就更熟悉了,每年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悟道成佛日,这天早上恐怕你们都是被腊八粥的香气诱醒的。头天晚上,寺里空地上的大锅就支起来啦,各种由施主捐赠的粮食杂果搅在一起咕嘟咕嘟煮出大量腊八粥,不但供应僧众施主,还可以施舍给来蹭饭的穷人,同时寺里也会再做相应的法事。
一年过三个大节,您觉得其余的日子还是很无聊?那还有别的热闹活动呢,比如&ldo;开俗讲&rdo;。
顾名思义,&ldo;俗讲&rdo;是相对&ldo;僧讲&rdo;而言的,后者算是寺院内部僧人们的学习进修活动,一群和尚在一起学习宣讲经文奥义相互切磋啥的,目标是提高僧人们的业务水平。而&ldo;俗讲&rdo;呢,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大众百姓,目的则是‐‐阿弥陀佛,请施主们多多捐献供奉财物吧。
在多数寺院里,&ldo;俗讲&rdo;至少一年开三次,春夏秋三季各一次,日子也是精心选择的,比如夏天那次往往选在七月十六日,也就是&ldo;盂兰盆节&rdo;的欢乐刚过去,僧俗众还觉得意犹未尽想继续热闹两天的时候。除了这三次固定时间的&ldo;俗讲&rdo;,如果遇上了特殊事件,比如当地富绅家里有人去世做法会,应大香主的要求,寺里老和尚们也不会吝于多开几次俗讲多赚几次钱。
好吧,七月十六日早上,您摸着头天吃饱了撑着的肚子,整顿仪容,穿好法衣跟着师兄弟们来到佛堂前院子里,只见虔诚的百姓信徒们早早地来到场子里,前排的席地而坐,后排的站着挤着,摇着扇子扶着树,大家脸上的表情……您觉得有点奇怪?不像是听佛经时那种庄严肃穆感,反而都喜笑颜开、指手画脚的样子,一个个跟准备看猴戏似的。这信徒们也太不讲究了。
其实真不能怪他们,一会儿您就知道了,这&ldo;俗讲&rdo;跟你们僧团内部严肃枯燥的&ldo;僧讲&rdo;差别相当大。
一声&ldo;升座&rdo;,鼓磬齐鸣,只见今天主讲的大和尚从边门出来,拜佛行礼毕,坐到佛堂中间专门为讲经僧设置的一具&ldo;高座&rdo;上。音乐止息,法师启齿高诵佛号,讲经开始。
理论上,俗讲也像僧讲一样,应该有作梵、礼佛、唱释经题、说经本文、入经说缘喻、回向、发愿等程序。但程序是为目的服务,堂下挤过来听俗讲的大众百姓可不耐烦老是听僧人们唱诵半懂不懂天书一样的经咒,大家喜欢听的是浅白易懂、情节曲折的押座文、讲经文、变文。比如拿昨天中元节上讲诵的《佛说盂兰盆经》来说,僧人们自己唱诵是这么唱:
&ldo;&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iddot;&rdo;
这些句子是文言散句,也不见得押韵,僧众们闭着眼睛拖长了腔调摇头晃脑地唱着,除自己人以外,恐怕大部分观众都听不明白他们在说啥,很不吸引人。所以到了开&ldo;俗讲&rdo;的时候,大和尚就得换一种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