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这样,谢家依然脸上有光,所有人都觉得他们稳稳靠上了曲东轩,往后毫无疑问财源滚滚。
殊不知谢桑榆的野心比他们想的还要大。
算一下时间,北上的商队再过半个月一个月就回来了,酱菜卖得如何,一看便知。
如若反响好,她完全可以考虑筹钱建设厂房,把市场打开,走出卢临城。
到时不仅是北上,东方西方、更南的地方,偌大国土,处处是商机。
只要有利益,不愁没有跑商的队伍。
谢桑榆的事业心熊熊燃烧,就没那么多心思去考虑山神了,爱去哪去哪,爱啥时候回来回来,随便好么。
如果两人不能走到最后,拼一段曾经拥有也挺美的,她一个凡身肉胎,想那么多干什么呢?
就算有一天先他老去死去,唏嘘感慨的人也是他,轮得到她来么?尽管安心去世就行。
谢桑榆想开了,喜滋滋入住新家,买上几盆鲜花回来放着,点缀空间,热爱生活。
在她翘首以盼的等待下,商队回来了。
一群大老爷们,千里迢迢从北边拉了好几车皮毛木炭,抵达卢临城,赶在年底忙活最后一波,货物出手好过年。
谢桑榆找过去时,得到一番热情招待,好茶好点心奉上来,摆出谈话的架势。
她顿时心中有底,这单买卖可以长期维持下去,不然他们才懒得跟个小姑娘耗费太多时间呢。
商队洽淡的点在于运输资费,陶罐本身的重量,路上又有破碎损耗,种种缘由使得酱菜运费会比其它货物略高些,他们希望谢桑榆让利,才好大量拿货。
或者把小陶罐换成更轻薄的款式,这种更难烧制的陶器成本又要高一点,让谢桑榆自行决定。
并非商队贪利,实在是这年头的交通工具和路况,压缩了酱菜的利润。
从卢临城运到北边,摆在面上不可避免的开销就有不少,谢桑榆思虑再三,终是同意下来。
后世炼铁技术成熟,所以铁罐便宜实用耐磕碰,但眼下铁器一点都不便宜。
更大的铁矿资源掌握在朝廷手中,谁敢打主意就要掂量着造反造兵器的嫌疑,民间铁价居高不下,她只能选择陶罐。
人家商队辛苦跑路要吃饭,谢桑榆作为供应商而不是零售商,价格往下压实属正常。
薄利多销嘛,等她把厂房搞起来,会拥有很多商队的。
☆、80护卫
气候越来越冷,吴里村的小作坊加足人手生产酱菜,库房货架以及院子空处全部摆满了。
长乐街的摊位,谢郁丛提早几天开始预热,把即将促销的消息散播出去,留出足够时间务必让大家都知晓此事。
为了这日,谢桑榆事先安排好人手帮忙搬运卖货,雇佣几辆拉货的马车,以保证酱菜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