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很快,他的身后也传来了李政道和黄昆的声音:
&esp;&esp;“我也好了。”
&esp;&esp;听闻此言。
&esp;&esp;杨振宁便转过身,与同时回到正面的另外二人对视了一眼。
&esp;&esp;接着三人同时摊开手掌,将左手伸到了面前。
&esp;&esp;在看清彼此手上写着的字后,黄昆顿时惊诧的一挑眉:
&esp;&esp;“咦,老杨,老李,你俩怎么比我多一个数儿?这括号又是啥情况?”
&esp;&esp;只见此时此刻。
&esp;&esp;黄昆手上赫然写着一个“61”,而杨振宁和李政道手上写着的都是……
&esp;&esp;62(63)。
&esp;&esp;这代表黄昆认为的基本粒子有61种,李政道和杨振宁推导出的则是62种,并且括号里的数字多半还有某些说法。
&esp;&esp;要知道。
&esp;&esp;黄昆虽然主要从事固体物理理论和半导体物理学研究,但他在理论物理这块的经验还是很扎实的。
&esp;&esp;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和玻恩有共同话题并且合作写书。
&esp;&esp;实际上。
&esp;&esp;当年他在利物浦大学读书的时候,就读的正是理论物理专业。
&esp;&esp;因此别看他目前负责的研究和理论物理关系不大,但他在这方面的造诣其实同样很深。
&esp;&esp;此前赵忠尧他们的论文在国际发表的同时,也在国内的《物理学报》上刊登了相同内容。
&esp;&esp;这篇文章同样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黄昆也在同事们的讨论中对论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便包括了……
&esp;&esp;元强子模型框架内可能存在的微粒数量。
&esp;&esp;根据黄昆的推导。
&esp;&esp;在这个框架内应该存在61种粒子,从性质上可以分成四大类。
&esp;&esp;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是双喷注图的“层子”,理论上应该有六种类别,同时三个内部自由度。
&esp;&esp;另外每个层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因此层子数量一共有3x6x2=36种。
&esp;&esp;第二类粒子则是论文中直接定义的轻子,数量一共有12种,中微子也被归到了这一类。
&esp;&esp;层子和轻子组成了费米子,它们构成了物质最开始可被观测的结构。
&esp;&esp;也就是说,费米子共有12+36=48种。
&esp;&esp;接着是自旋为整数的粒子,这是物理学界很早就定义的玻色子。
&esp;&esp;不过在元强子模型中,玻色子被分成了两类:
&esp;&esp;传递了粒子之间基本相互作用的规范玻色子,以及负责产生了静质量的静质量粒子。
&esp;&esp;静质量粒子是一切质量的来源,因此元强子模型中将其称之为“女娲”。
&esp;&esp;而在规范玻色子中。
&esp;&esp;起到电磁相互作用玻色子有且只有一种,那就是光子。
&esp;&esp;至于弱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则有三个,具体目前还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