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对,就是对我国氢弹研制成功至关重要的于敏构型。&rdo;我说:&ldo;氢弹是目前人类掌握的最高级别的爆炸形式。现在掌握核弹技术的国家很多,但掌握了氢弹的秘密的目前只有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原子弹到氢弹是巨大的跨越,在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就决心要打破美苏的核垄断,而氢弹是建立有效核威慑的必要手段。当时在研制氢弹时面临的困难是我们现在所不能想象的。但我们从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中速度最快的。而且非常高,美国第一颗氢弹重达62吨,而我们的第一颗氢弹只有不到1吨的重量,一上手就是采取空投的实战标准。这简直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成绩。而这一切都归功一位当时只有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我国的氢弹之父于敏&rdo;。
我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沉闷的会场气氛一下被打破了,尽管大家还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都津津有味地听着我娓娓道来的共和国往事。我喝了口水接着说:&ldo;这个世界上,独立参透了氢弹结构天机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美国的泰勒,一位就是这位于敏。另外三家常任理事国基本可以确定是靠&lso;传、帮、带加偷&rso;来的。因此世界上原创的氢弹结构只有&lso;泰勒构型&rso;和我们的&lso;于敏构型&rso;两种。
我接着说:&ldo;原子弹之于氢弹只不过相当于一个小小的起爆雷管,有了起爆雷管仍然是远远不够的。氢弹爆炸的关键是核聚变材料获得充分的反应时间,尽管原子弹爆炸引起的高温高压能引起核聚变反应,但冲击波的破坏瞬间就失去了反应的条件,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氢弹的爆炸当量就上不去,实际上于敏他们在研制氢弹时就面临着我们今天类似的困局。&rdo;
我话音一转说:&ldo;我在部队学习爆炸学时,内部材料介绍过,&lso;泰勒构型&rso;和&lso;于敏构型&rso;,实际是异曲同工。都是分级结构,都是利用核爆产生的高能辐射压缩核聚变材料,高温高压点燃聚变反应。区别在于&ldo;泰勒构型&rdo;是利用氢弹壳体的特殊材料反射辐射能作用于聚变材料上,而&lso;于敏构型&rso;是利用透镜原理聚集辐射能作用于聚变材料上。氢弹成功的关键就是&lso;逐级放大&rso;,因此理论上氢弹的当量没有限制。当年前苏联就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1亿五千万吨的氢弹,实在找不到试验地点,最后减少装药搞了个疯狂的五千万吨的氢弹试验,直接后果是,方圆8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夷为平地,苏军整个通讯失去联系的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并波及到了美军在阿拉斯加的通信系统。我想我们也能利用这一原理来逐级放大冷聚变装置的功率。&rdo;说着在身后的黑板上写下了&ldo;逐级放大&rdo;四个大字,和氢弹的逐级放大示意图:雷管→高爆炸药→核裂变(原子弹)→核聚变(氢弹)
江波一点就透,他对新的设想非常兴奋,他思索了片刻后,认为从理论上利用氢弹的构型原理来逐级放大冷聚变装置功率是可行的,说着在我写的示意图下面写下了下面一行字:超声波→隧道效应偶发聚变→晶格陷阱聚变→逐级放大大家经过讨论后,都认为这条思路在原理上应该没有问题,一个个兴奋得只搓手。江波马上安排理论组的成员进行理论计算和模型设计。一个星期后计算有了结果。江波和理论组的成员到办公室一起向我汇报进展情况。
江波说:&ldo;理论计算的结果非常有效,采用该方案至少能够将&ldo;羲和&rdo;的反应功率提高6个数量级,但要工程实现起来却是异常复杂。这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模型设计,各种构型计算和选型对比,以及大量的试验和验证工作,而且我们对辐射透镜材料还一无所知,要完成这些工作无异于重新进行一次氢弹的研制工作,工作量简直无法想象。&rdo;
江波还说:&ldo;要是能拿到&ldo;于敏构型&rdo;的详细设计方案就好了,能大大缩短我们的研发过程。&rdo;
江波的话无异于异想天开,在任何一个具备氢弹能力的国家里,氢弹的设计方案都是受到最高级别保护的国家核心机密。大家七嘴八舌地谈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但这高度机密的&ldo;于敏构型&rdo;都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刚刚点燃的希望似乎又碰上了一面厚厚的墙。
第十七章有幸不须媒
莫衷一是的讨论会结束后,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了,贝贝早已进入了梦乡。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看见贝贝手里还抱着他的红色机甲勇士,俊俏的小脸上似乎还挂笑容,让我忍不住亲了小脸一口。苏伦怕吵醒贝贝硬把我拉出了房间。苏伦告诉我,晚上师母打电话来说,古司令好久没见到贝贝了,明天是周末,要我们明天带贝贝去家里玩,而且好像古司令有什么事情要问我。
我心想,这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于是,对苏伦说:&ldo;太好了,我还正有事要登门去见古司令。明天一早就过去。&rdo;
苏伦笑着说:&ldo;你们一个马放南山,一个解甲归田,好像还要商量什么秘密似的。&rdo;
我兴奋地说:&ldo;还真是有个天大的秘密。&rdo;
古司令退休前是负责全军武器研制的领导,现任领导王部长就是他的老部下。于敏构型的难题或许通过他这条道还有点解决的门路。要没有古司令这层关系,别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比登天还难。在去古司令家的路上我不禁想,前几天听马院长说,当初我转业等待分配时,科学院将我的情况通报给下属各单位,是单所长主动提出要我去接替他的工作。单伯镛那个&ldo;老狐狸&rdo;是不是当初就是看中了我有浓厚的军方背景,从马院长那里要了我去,他恐怕早就预想到了有这一天了。下次见面一定要当面跟他问问。要真是这样,这老先生还真是个&ldo;妙人&rdo;,时时占着先机,处处留有伏笔,真可谓深谋远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