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豪门贵族家里和死在外面的穷人,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他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向北而去的道路上,泾、渭合流处的渡口,河水激荡,波翻浪涌,幸好河梁还没有被冲毁,旅客们只好冒着危险牵挽过桥。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刚才一进门就听见哭声酸楚,他那小儿子,已活活饿死!他怎能压抑住满腔悲痛,做父亲的人,竟然没本事养活孩子!
他好歹是个官儿,享有特权:既不服兵役,又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还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啊,就更加辛酸。
又想想远守边防的士兵,还不是缺吃少穿。这忧民忧国的情绪啊,千重万叠,高过终南,浩茫无际,又怎能收敛!
杜甫收笔,诗成。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所有的文人和帝王在此时都沉默了。
这样的场景他们不是不清楚,只是他们作为特权阶层,没多少人愿意去提,愿意去得罪人。
杜甫将这一幕赤裸裸的摆在了他们面前,触目惊心!
“这…”还是祖龙最先发话打破了沉默:
“这位杜子美大诗人不愧被称为“诗圣”,一针见血,说的朕都羞愧不已,朕会考虑改变一下百姓的赋税问题。”
“朕当真以为这世间已经是太平盛世,没有人会过的这么惨。”李隆基好像真的醒悟了一般:
“没想到,就连杜子美大诗人都过得这样,百姓又如何呢?朕真的知错了,这大唐,远远称不上盛世,至少朕,不配。”
“杜子美大诗人不愧“诗圣”之名啊。”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此时是最有发言权的:
“其实很多平民的生活过的还要比杜大诗人描写的惨,朕杀贪官污吏也是希望能还百姓一片朗朗乾坤,可是就是不知为何这帮人自幼熟读圣贤之书,还能做得出如此龌龊之事?!”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对平民百姓的遭遇也哀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