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的杜甫已经看上去年迈沧桑,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被誉为七律之冠的那首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好押韵啊!不愧是七律之冠,这诗我连想都不敢想。”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声,景,情,人,时间,空间,竟然能有一首诗能够将其完美的融合起来,这诗我一定要记载下来好好模仿。”
“你们别只顾着诗体写的有多好,没人注意内容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磅礴大气之句,我却能感受到无尽的苍凉!”
“依我来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应该就是仙师所说,杜大诗人诗风已经变了,变成了对自己经历遭遇的感慨。”
“我读到了满满的感伤之意,“艰难苦恨”四字足以说明杜子美此时的情绪了,真想看到那个年少满怀壮志的子美啊。”
“也不能完全这么想,要是如此的话那岂不是少了一个大诗圣?杜少陵的遭遇和经历也是对他诗的一份历练。”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安史之乱影响着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但也造就了这位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
视频的画面里,杜甫雪鬓霜鬟,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岳阳楼自古本是人人口中相传的景色圣地,但在杜少陵的笔下,却变成了伤心之地。”
“亲朋好友都没有消息的时候,和那《无家别》何其相似!也难怪杜少陵会“涕泗流”了。”
“就算到了这时候,杜少陵还是没有忘记关心家国大事,实在是让我佩服不已。”
“此诗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杜少陵的心态着实值得学习。”
“不愧是诗圣,字句间透露出的都是忧国忧民的情感,也难怪是如此称号了,当之无愧!”
杜甫的生命余火也在此时即将燃尽。
“大历五年(77o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洪水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o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没有多么轰轰烈烈的结局,杜甫在一叶孤舟上安然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