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泓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回头嘱咐:&ldo;多带一桶汽油。我下午两点准时过来,千万等我!&rdo;迈出门去,走了几步,转身又大声说,&ldo;必须等我!&rdo;
李一泓在杨亦柳家门前下了自行车,见院门上挂着锁。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走来,问:&ldo;是文化馆的老李吧,找杨校长?&rdo;
&ldo;是啊,想问她点儿事。&rdo;
&ldo;住院了。&rdo;
李一泓愣住。
&ldo;听说心脏病犯了,是被学生气的。刚才到家不一会儿,救护车就开来了……&rdo;
在狭长的小巷里,李一泓推着自行车的背影,走得很慢,很慢……
用防雨布罩住书捆的卡车从文化馆门前开走,日西时分,开到一所农村小学校前‐‐没有围墙、没有校门、并排三间低矮的土坯小屋,再加一小块平地而已。平地的边上,有一光溜溜的拐杖似的树干,看上去立在那儿有年头了。平地上再无一物,情形萧瑟而又孤寂。
李一泓、齐馆长和小刘从驾驶室跃下,一名中年男人和一二十来岁的姑娘迎上前来。中年男人真诚又有几分诚惶诚恐地说:&ldo;辛苦,辛苦!&rdo;转身吩咐那姑娘,&ldo;敲钟,让同学们出来列队,举行欢迎仪式!&rdo;
于是,那姑娘去敲挂在树干上的铁锨头。
随着&ldo;钟声&rdo;响起,从教室里跑出些大小学生,一个个穿得不像孩子样,在女老师的指挥下,列队。
女老师喊:&ldo;立正,唱国歌!&rdo;
齐馆长急忙制止:&ldo;哎哎哎,校长,国歌咱就不要唱了,太郑重了,太郑重了……&rdo;
校长说:&ldo;不唱国歌了?那好,依您。听我们学生念一首欢迎的诗吧,他们专为欢迎你们写的。你们如果连听都不听,他们心里会难受的……&rdo;
齐馆长看李一泓一眼,李一泓点点头,二人走到那些神情木讷而又卑怯的孩子们面前。
于是,孩子们齐声朗诵:
欢迎你,送书的人!
书就是灯‐‐文化的灯,知识的灯,文明的灯……
欢迎你,点灯的人!
除了书,别的我们也要!
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本作业本……
给我们吧,快快给我们吧……
在孩子们的朗诵声中,小刘一手拎一捆书走了过来,却不知该将书放在哪儿。
校长说:&ldo;就放地上吧,没事儿。&rdo;
小刘将书放在地上,又从卡车上取下两捆书,也拎过来放地上。等孩子们朗诵完毕,李一泓三人与孩子们互相摆手,转身向卡车走去。他们似乎听到了什么,一齐向孩子们转过身去‐‐书捆已然散开,孩子们在争夺所喜欢的书,一个孩子在争夺中咬另一个孩子的手,另一个孩子狠狠打了他一巴掌,校长和老师将两个孩子拉开,分别训斥着……
卡车行驶在一条土路上。驾驶室里,三个人的表情都很沉郁。孩子们的声音,似乎追着卡车,传到他们的耳朵里:
点灯的人啊,欢迎你,
为了你带来的每一样东西,
我们感激,我们敬礼!
如果正赶上下雨,
你的鞋子沾了这里的稀泥,
我们还要轻轻地说
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