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名字要改,《忌日快乐》名字带着晦气。
沈三通要着重在于喜剧,轻悬疑恐怖,不能让观众不舒服。
所以,名字改为《生日快乐》。
然后要确定一个主题,不是说商业片就没有内在。
将商业片简单的看做爆米花,纯粹是国内一帮既得利益废物制造的虚假印象。
恰恰相反,往往商业片的主题越是深邃、纯粹。
哪怕放在国外,纯粹的爽也支持不了一部电影,要加上家国叙事。
如果是好莱坞战争题材,往往还要来点假反思,鳄鱼的眼泪。
好莱坞所有成功的商业片,都蕴藏着非常浑厚的内在。
原版《忌日快乐》的主题,是救赎。
海王女主在一次次循环中完成了救赎,自我和解,和同学和解,和爸爸和解。
然后浪女回头,回归家庭,找了个清教徒式的男主在一块。
清教徒,也只是相对那个时候米国的环境而言。
好莱坞**十年代的清教徒是阿甘那种,1几年之后的清教徒,就是男主那样。
只嗑止痛片,不滥搞,绝对米国校园的清教徒了。
原版镜头、布景,很有考究。
灯开关处的国旗,润物细无声的细微处,施加爱国影响。
原版电影也有别扭的地方。
亚裔的角色无论是男还是女都只是负责讨好,对黑女悄然的鄙视,
看似政治正确,照顾了少数族裔,但是处处透着白人话语权的凝视。
“我这版的主题要实在一点,国内观众哪怕是商业电影,也要有内在,必须经得起一定的推敲。”
沈三通可不会真的信一些编造的鬼话,什么中国不教逻辑课之类的言论。
随便找中国人,让他讲点历史,个人爱好不同,喜欢的历史时期不同,但总能说两句。
05年,80后逐渐成为观影主流,平均受教育水平高,越来越不好糊弄。
再加上多年来有一种文以载道的思想,纯粹的爽片,是不行的。
沈三通这版《生日快乐》内在除了原版的救赎之外,还有成熟。
成年是必修课,成熟是选修课。
让想要挖掘的观众能有挖掘的东西,而图一乐的观众,也能获得欢乐。
以这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主题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