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财务概念中,重资产和轻资产都是按照财务数据来定义的。固定资产的财务投资大的,就叫重资产;固定资产的财务投资少的,就叫轻资产。可偏偏这位无问僧,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儿,哪怕这规矩硬如铁板,人人视为金科玉律,他也得另辟蹊径,给这些老掉牙的概念来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那么,他心中的“轻”与“重”,又是怎样一番独特见解呢?
无问僧首先给陆静上了一堂硬核创业道经济学小灶课:沉没成本。这词儿,在经济学界那可是响当当的,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经支出,而现在和未来都无法回收的成本。无问僧生怕陆静记不住,让她把这定义念了三遍,还觉得不放心,又让她打开手机录音,生怕这知识的小船说翻就翻,漏掉一星半点儿的干货。陆静呢,也是个乖宝宝,老板让干啥就干啥,一丝不苟。
接着,无问僧用陆静最熟悉的包租婆语言,给她深入浅出地剖析沉没成本。比如说,有这么个租客A君,租了陆静的铺子开餐馆,一租就是三年,装修就砸了100万大洋进去。结果呢,餐馆生意火得不行,三年下来净赚300万。可陆静不续租了,A君的生意也就泡汤了。这100万的装修费,算不算沉没成本?陆静毫不犹豫:“全算!”
无问僧又换了个角度,说如果那餐馆里的锅碗瓢盆,在关门大吉之前都卖了,回收了10万,那A君那100万还算不算沉没?陆静算盘打得啪啪响:“90万,算沉没!”
无问僧再接再厉,说这餐馆其实是陆静自己的,自己租给自己开。餐馆不开了,但里面的一切还是陆静的。那陆静之前砸的100万,还算不算沉没?陆静虽然没开过餐馆,但淘宝店倒是转过手,便答道:“餐馆是我的,我可以整个租出去。如果租出去的钱比空铺子多,那多的部分不就等于回收了投资?这部分,应该不算沉没。”
说完,陆静眼巴巴地看着无问僧,心里七上八下的,小声嘀咕:“老师,我是不是答错了?”
无问僧拿起矿泉水,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口,又指了指陆静手上的瓶子。陆静以为是要她喝水,连忙摇头说不渴。无问僧差点没忍住脾气,但看陆静那认真的小样儿,火又消了。心想,这丫头虽然不太机灵,但可是李一杲创业大局中的关键一环,得靠她破局呢。于是,他耐下性子,在白板上刷刷写下一行字:“一切过去已经完成的投资,无论未来是否能够回收成本,都是沉没成本。此乃吾之见解。”
写罢,无问僧又补了一句:“这是我的看法,可别拿去问那些书呆子,免得他们说你瞎胡闹,不懂行情。”
陆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喝过的矿泉水是沉没成本,自己手里这瓶还没喝的,虽然能卖,但在老师眼里,也是沉没成本。她机灵地点点头,答道:“我明白了,老师。”然后,她也拧开瓶盖,轻轻抿了一口,心里暗自得意:“哼,老师以为我笨,我这喝过的矿泉水,不也是沉没成本了嘛!看谁更懂行!”
陆静到底明白了什么呢?尽管在无问僧眼里,陆静显得有些笨拙,但别忘了,她可是正儿八经财务专业出身的,哪怕只是个中专生,也是科班出身。虽然无问僧给出的“沉没成本”和教科书有出入,陆静又又怎么会对如此基础的概念感到困惑,甚至不知道反驳呢?其实,这是因为陆静曾经创业,管过公司财务,清楚知道商品的进出频繁,一旦进货,仓库里积压的货物能否售出还是个未知数。因此,无问僧索性将这些都算作了沉没成本。
那么,进货的商品中哪些不算沉没成本呢?别看陆静总说自己笨,实际上,她一听无问僧的解释,立刻就恍然大悟。心里还暗暗得意:“这不就是已经预售出去,然后才进货的商品,才不算沉没成本嘛!哼,我再笨也听明白了!”
看,这就是无问僧和他的学生:其实全都是智商超群的人。
无问僧注意到陆静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表情,立刻明白她已经理解了沉没成本的概念,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丫头还不算太笨。于是,他继续讲解道:“之前我们用餐厅作为例子,如果你是租客和房东这两个不同的角色,你的投资所形成的沉没成本也是不同的。我把你作为房客时的投资所形成的沉没成本称为‘时效资产’,而你作为房东时的投资所形成的沉没成本则称为‘时机资产’,这两个概念,你要记住了。”
这回,无问僧新提出的“时效资产”和“时机资产”两个概念虽然新颖,但是对于包租婆陆静来说,立刻就让她联想到了自己作为租客的情景,马上就理解了:“老师,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当我作为租客时,我在餐厅的投资,其实换来的是经营的时间。或者说,一旦房租期限到了,这个投资就归零了。所以,作为租客,我得到的是租赁期间的‘时效资产’,这样理解没错吧?”
这次,无问僧终于对陆静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他心想,必须得给点儿鼓励,不然后面讲解更深奥的内容,陆静可能会听不下去。“不错不错,你的理解完全正确!”
受到无问僧的鼓励,陆静又开始代入自己作为包租婆的情景,继续阐述道:“如果我是房东,自己租给自己,然后我投资的那些沉没成本形成的资产,在租赁期结束之后,我可以自己继续经营,也可以租给其他租客。如果刚好遇到合适的机会,租客正好想做这样的餐厅,那我就能把餐厅连同店铺一起整体出租。出租的租金超过空铺的部分,就是这个资产出售的一部分收益,这就是好的‘时机资产’变现。如果没有好的时机,来的租客不但不要餐厅原来的装备,还要拆掉,那就是坏的。不但不能变现,还要比空铺子更亏,这就是‘时机资产’中‘时机’的意思,对不对?”
无问僧哈哈大笑道:“很好,你的理解完全正确!”
此番,陆静终于领悟了无问僧的良苦用心,他之所以先跟她剖析沉没成本,是为了让她深刻理解:一旦投资出手,便应视为已然消逝,确确实实、完完全全地不复存在。唯有如此,方能坦然面对后续的种种挑战,不因创业路上的损失而耿耿于怀。无问僧的用意深远,他不仅希望陆静能明白这个道理,更希望通过陆静,让整个团队都领悟到这一创业真谛——创业一旦启程,所有的付出,都将化作沉没成本,成为过去。
原来,这便是老师和自家老公共同打造的“创业道经济学”基石。要用这种超然的心态去创业,可真是难为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每一份投入,都是对心态的一次严峻考验啊。
陆静也恍然大悟,回想起自己创业之初,囊中羞涩,淘宝店刚起步时,卖的不过是儿子的二手玩具,那时她对成本的概念还相当模糊,完全是无本创业。如今,那样的创业机会已一去不复返。她终于明白,无问僧给她上的这堂课,并非单纯灌输知识,而是希望她能拥有洞察事物本质的智慧。
无问僧向来不是那种喜欢传授现成知识的老师,他认为知识随处可得,网上、书本里应有尽有。但智慧却不同,它无法轻易获取。无问僧是个能随时随地创造新概念的高手,他创造的概念或许无法像教科书那样广泛流传,因为每个概念都是针对特定学生、特定情境而量身定制的。哪怕只能对一人、一时、一事产生启发,他都坚信,这种顺手拈来的概念,能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远比学会无尽的专业知识更有价值。
此刻,陆静也豁然开朗,理解了老师所说的“投入”并非仅限于金钱,而是涵盖了一切资源——金钱、人脉、关系、友情、爱情、亲情、时间、精力……一旦创业投入,这些便都将成为沉没成本,无法挽回。那么,这些投入究竟能换来什么呢?无非就是“时效资产”与“时机资产”。而这两个资产将如何演变?如何抉择?如何创造价值?显然,这正是无问僧接下来要讲解的核心内容。
无问僧潇洒地在白板上挥毫,写下了“静静公司”与“文文公司”两行大字,紧接着,又在下方工整地添上了“重资产”与“轻资产”两个关键词。他轻轻一点白板,便开启了为陆静深度剖析“重资产”与“轻资产”概念。
想象一下,有两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怀揣着同样的三百万创业梦想,分别创立了静静公司和文文公司。这两家公司,人数相当,都是二十人的精英团队。他们同样用了一年的时间,静静公司打造出了一款搜索软件,而文文公司则成功部署了一个超级ERP系统。到了第二年,两家公司都正式扬帆起航,收入均破千万,净利润也都是喜人的三百万。现在,问题来了,这两家公司,谁才是重资产的代表,谁又是轻资产的典范呢?
这次,无问僧没有沿用包租婆模式,陆静的理解之路自然就没那么顺畅了。她索性启动了她的“知而不思”**,心想两家公司看起来都差不多,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两家都是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