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陈友谅的猛将 > 第74章(第1页)

第74章(第1页)

张士诚通过细作打探到这一情报以后,决定对安丰发起突然的进攻。他是这样考虑的: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在江南向常州以西方向突破均已宣告无效,一时也无有良策;向南则是暂时的&ldo;朋友&rdo;‐‐元廷的江浙行省达识帖木儿丞相和方国珍,眼下也不适宜进攻;向北则有红巾军的主力毛贵和武诚,显然难以进展;唯一可以突破的方向就是江北的西侧。安丰虽为韩林儿的都城,实质却很是空虚,前往攻击可保十拿九稳,且南线的朱元璋和北线的毛贵和武诚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即使朱元璋冒险奔救,也许又为江南造成可趁之隙。加之向朱元璋的老巢用兵也算是回应了大汉国主陈友谅所希望的东西夹击的请求,如此算来,可谓一举三得也。

张士诚令吕珍为主将,侯承惠、陈南为副将,统兵十万,奔袭安丰。吕珍得令,随即率军从徐州、淮安分两路杀奔安丰。

韩林儿和刘福通急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安丰城内七拼八凑只有四千兵马,焉能抵挡得住强敌?但不管怎样,刘福通还是一面组织力量千方百计守城御敌,一面请韩林儿下了一道求援诏着人杀出重围前往应天找朱元璋救援。

吕珍围城一月有余,虽然连续强攻,一时倒也尚未得手。可是安丰城中已接近弹尽粮绝,甚至人尸埋入地下也被掘起而食,小明王韩林儿整日哭泣,可刘福通仍是顽抗。安丰城久攻不下,吕珍也不由得急躁起来。时有庐州地方武装左君弼率众投向吕珍,左君弼献计:这里安丰攻城不变,可另派一部人马直杀朱元璋老家濠州一带。吕珍听之,即令陈南统兵三万杀向濠州。

再说应天城中的朱元璋接到了韩林儿的求援诏之后,立即和众文武商量。刘基言道:&ldo;江南一线,张士诚、陈友谅对我应天觊觎已久,我军主力回救安丰,张士诚、陈友谅如果趁虚来犯将如之奈何?此其一也。其二,假使救出小明王来,又将如何安置为妥呢?请主公三思。&rdo;

这一次,元璋并未采纳刘基的意见。按照他自己的想法,绝不单纯因为自己眼下还算是大宋的臣子,而是因为小明王和刘福通的存在给自己树立了一道重要的北方屏障,而这道屏障对于自己来讲,眼下仍然十分重要,这是一;其次,朱元璋一直把自己的家乡一带看着是可靠的根据地,眼看着别人把手伸向了自己的根据地焉能坐视不管?

元璋遂命此时仍驻守黄州的常遇春为前部先锋,即刻从黄州率军赶往安丰,自己则带上徐达,率师十万随后向着安丰开进。

不谈吕珍是否攻占安丰,也不谈朱元璋是如何解救韩林儿的,只说友谅这里获悉常遇春率部离开黄州前往安丰、获悉朱元璋亲率大军解救韩林儿之后,不禁大喜过望。

自至正二十年友谅称帝不久即在应天城下遭遇龙湾大败之后,朱元璋步步紧逼、陈友谅节节败退。不仅夺走了大汉的江西全境,而且朱军进入湖广,夺去了包括黄州在内的若干城池。数年以来,大汉君臣的胸中早已充满了一股恶气,此刻一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岂不神采飞扬?

陈普文第一个跳了起来:&ldo;启奏万岁,朱和尚亲率主力离开应天前往安丰,而且将正在黄州防守的常遇春也调走了,可见安丰发生的事情不算小,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万岁可速派大军夺还我黄州,同时一路东下,收复江州、龙兴,甚至直捣朱和尚的老巢应天,普文愿作前部先锋,随时受命出发!&rdo;

普文话未说完,赵杠棒接了上来:&ldo;启奏万岁,普文将军所言极是!常遇春率一部分人马离开黄州之后,此时城中留下的只有陈德一员将军、兵马不足一万,为陆扁担将军报仇正在此时也。杠棒愿意随普文将军前往黄州,好歹先给陆扁担将军一家报了这血海深仇再谈下一步!&rdo;

赵杠棒的话儿刚刚说完,罗大、陆异人、陆三娃三将军对着友谅&ldo;朴嗵&rdo;一声跪了下来,罗大言道:&ldo;请万岁下旨吧,为陆扁担、张龙、罗世超将军报仇,我等三人万死不辞;而后,不论是江州、龙兴还是朱元璋的老巢应天,我等三人任凭差遣,眼下正是出出我等心中恶气的时候了!&rdo;

听了几人慷慨激昂的话儿,听得友谅都有点儿热血沸腾,这几位此时此刻的言语正好代表了大汉将士近年来的一些实际心态呀!是啊,眼见得、耳听得和自己一道起义的好弟兄死于朱军之手,而且死得很是惨烈、很是悲壮,哪一个三楚儿女不为之动容啊?眼见得、耳听得大汉的队伍一次次地被朱军所击败,而且败得很窝囊、很揪心,哪一个江汉英杰不痛心疾首啊?

友谅心中何尝又不是这样想的呢?只不过,友谅的心中想得更多、更多:

朱元璋这厮看来真的是我前世的冤家,一开始,我对他何曾看得起过?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而已!一个替人放过牛、出家当过和尚的小混混而已,他能成就什么大事?想不到这家伙还真的有些名堂,手下也积聚了一批还算像样的文武,西边长期占据着池州、太平一带,使我难以东进;东边则牢牢地压着张士诚,使得张士诚在江南一带无计可施,只得向江北寻找出路。对我大汉来说,九华山之战、龙湾之战,都使我们遭遇了重大的挫折。迫使我们对他朱和尚不得不另眼相看、不得不把他当个人物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