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跃马大唐有声在线听 > 第一一二四章 被动(第2页)

第一一二四章 被动(第2页)

李瑁皱眉道:“何事如此惊慌?是粮草和柴薪棉帐没运来么?”

“不是这些,陛下,是另外的事情。臣禀报陛下,陛下千万莫要生气。”

“到底是什么事?”李瑁皱眉道。

“通州……通州之战败了。李光弼败了。”郑秋山咬牙道。

“什么?”李瑁脸色瞬间变白,扶额叫道:“怎么可能?你是说李光弼在通州战败了?”

“正是,臣在宁州得到的消息,千真万确。”郑秋山道。

“……”

“三日前,李光弼发动攻城战,午后开始攻击,久攻未下。到了晚上。李光弼试图发动夜袭,被守城兵马预知,于城下纵火烧兵,死伤无数。李光弼不得不下令收兵。然而王源却趁机出城决战,李光弼仓促应战,为神策军所破,士兵发生大溃逃,就此一溃千里。”郑秋山沉声道。

“你是说……全军覆没?”李瑁瞪着郑秋山道。

“陛下……恐怕正是如此。三十万兵马,逃回的不足三万。其余尽皆覆灭。”郑秋山从牙缝里蹦出这句话来。

“啊!”李瑁大声的咆哮起来,手臂在桌上猛力挥动,将桌上的烛台,纸笔,地图,砚台,茶盅全部挥起,乒乒乓乓洒落一地。

“这个蠢材,三十万大军啊,朕的三十万大军啊,就这么轻易的败了?而且是全军覆没?他信誓旦旦的跟朕保证,这一次要击败神策军主力,要活捉王源献给朕,他就是这么击败王源的?这个蠢材,他坏了朕的大事啊。”李瑁捶胸大吼,仰天大叫。

黄安和宫女们吓得忙跪倒在地,黄安连声道:“陛下息怒,保重圣体啊,陛下息怒。”

李瑁剧烈的咳嗽起来,捂着胸口喘息着。

郑秋山沉声道:“陛下,臣早就跟您说过,这李光弼好大喜功,纸上谈兵,不堪大用。陛下还训斥了臣一番。臣知道他对陛下有功,陛下念及他的功劳对他宠信有加。但其人才能有限,根本不是独当一面之人。现在好了,果然坏了大事了。”

李瑁怒道:“现在说这个有何用?李光弼他死了没有?”

“带着三万残兵逃到金州了。他倒是不舍得舍身成仁。”郑秋山冷声道。

“这个混账,朕要杀了他,这个蠢材。朕之前不是跟他商议了,要他最好是能牵制住王源。他自己也说,王源不好对付,无万全把握,他只会围而不攻牵制住王源的十万主力,给朕和你的兵马创造进军成都的机会。现在可好,三天没到,他便进攻了,他说的话是放屁么?脑子是进水了么?”

“陛下,臣知道的情形是,他在城下三日,被王源骚扰三日。不但损失了三万兵马,连后勤的山道都被王源的人给堵塞了。营寨还出了哗变的将领,将营中粮草物资烧了大半。他应该是已经耗不下去了,所以才铤而走险的。”

“什么?三天时间,被王源杀了三万兵马,粮草物资被烧,后勤的通道都被堵了?呵呵呵,李光弼可真有本事,真有本事啊。”李瑁怒极反笑,呵呵冷笑起来。

“他这个人,陛下您又不是不知道。他总以为自己最厉害,不肯服输。本来这种情形之下,他便是退军又当如何?也不至于到现在的地步。但他就是要冒险。臣以为,李光弼就是好大喜功,他生恐臣和陛下先拿了成都,所以为了抢先拿下成都,他便不惜在已经被动的情形下动手,这才招致如此大祸。陛下,此人……”

“住口!”李瑁怒喝道:“现在是说这些的时候么?你现在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现在朕要听的是这些么?”

“……臣该死,臣不说了。陛下自有圣断。”郑秋山赶忙住口。

李瑁长叹连声,捶胸顿足了一番,终于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国丈,你说现在该怎么办?我们还能进军成都么?”

“陛下,现在是决不能去成都了,目前只有快速退兵长安,稳定局面固守。王源的十万大军怕是已经北上了,从通州到这里不过五六日路程。大战已经过去四天了,咱们再不走便有可能被王源给赶上。臣建议,即刻撤军回长安。”

李瑁沉吟片刻,咽着吐沫道:“你说的对,即刻撤军,固守长安。我们还没输,我们还有几十万兵马,再募集些兵马,固守长安还是绰绰有余的。呆在这里只是死路一条,回长安去,马上便走。快传令。”

“臣遵旨,陛下收拾一番,臣即刻去传令各营准备撤离。”郑秋山爬起身来,匆匆退去。

……

短短十余日时间,通州大战的消息便传遍了大江南北。天下百姓自从从这场关乎新老皇帝、父子之间的对决战事开始的时候,便都在屏息等待着战事胜败的消息。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其实最关心的是自己家中被拉丁入伍的亲人的安危生死,因为大唐天下几乎很少有人家能置身于事外。对于各地官府的官员们而言,这场父子朝廷之间的大战的胜负将会决定未来的大势。而在目前迷茫的局势之中,此战的胜负能起到一种风向标般的指引作用,能让他们更好的抉择自己该站的位置。

由于双方实力的悬殊,五十万大军对神策军的十几万大军,似乎结果并无悬念。但大唐天下的官员百姓们谁不知神策军的勇武,谁不知王源的无敌。所以,在战事开始之际,全大唐各地民间对胜负的争论遍布高宅内院寻常巷陌之中。成为了一场全民的话题。

对于东南各地的百姓而言,他们的情感很是复杂。特别是扬州城的百姓。

当初王源孤身南下,几乎以一己之力救下了运河沿途的几座城池的百姓。像扬州城这样的地方更是几乎完全靠着王源的谋略才击退了安庆绪叛军的猛攻,得以保住家园。在那之后,王源的名字在扬州城中可谓是家喻户晓,简直就是英明神武的代名词。

然而,这大半年时间,东南各地被拉丁入伍的男丁的数量却也最多。光是淮南道这一道之地,被强征入伍的男子便高达十万多人。几乎是家家都有人在军队之中。所以,若是盼望着王源获胜,那么自己家中的男子便恐有性命之忧。若是盼望着自家的亲人获胜,那么有着救命之恩的王相国便要落败,这两件事相互矛盾,所以人心也很是纠结。

同样的纠结当然不仅限于淮南道的州府之中,江南两道、河北道、河东、朔方等道的百姓们都有着同样的矛盾心理。可以说,这场大战牵动着天下千万百姓的心,让他们纠结不已。

当大战胜负的消息长了翅膀一般传遍各地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果然还是王相国胜了。”但下一刻,他们便开始担心起自家亲人的安危来。据说三十万大军全军覆灭,那当中是否有自家的亲人呢?就算没死,被俘虏了之后,王相国能饶了他们么?

在一片惴惴不安的情绪之中,接下来的消息接踵而至。王相国将俘虏的十六万多人不予追究敌对之罪,并尽数无罪遣返回乡和家人团聚。紧接着,便是被俘的士兵们的无数封报平安的书信雪片般的飞向各地的州府之中。当得知自己的亲人不但没死,而且可以脱离战场回家团聚的时候,各地的州府百姓都沸腾了起来。

当然,还有很多户百姓的丈夫儿子没有消息。不知是死是活。但王相国既然是这样的宽容,即便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还在李瑁的军中,那也是有活命的机会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