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代,推行新的天皇制度以后,就迅速走上了向周边国家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并且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进攻对象的政策。20世纪初,日本在日俄战争以后,在中国东北取代了老毛子,屯驻关东军,把东北作为对华殖民扩张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侵略,出兵山东占领青岛,迫使袁世凯接受日本的&ldo;二十一条&rdo;,一战以后,日本加紧掠夺中国朝鲜以摆脱其政治经济方面出现的危机。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ldo;九一八事变&rdo;,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次年,1月28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向镇守上海闸北的国民第十九路军发动进攻,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企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计划,并在日军高级军官中下达作战部署。
1937年7月7日,驻扎在宛平城外围的日军,发动演习,并声称失踪士兵一名,要求进入宛平县城内进行搜寻,驻防此地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予以严辞拒绝。日军遂向宛平城内开火,并与次日晨包围了宛平城,中国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ldo;七七事变&rdo;又称&ldo;卢沟桥事件&rdo;
此后,日本军队大举进攻华北,进而全面进攻中国,由此,中日之战全面爆发。
这一年,日本小伙川崎里俊,已经年满17岁了。
里俊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为人师表一生清廉,在当地很有名气,可谓桃李满天下;里俊的妈妈主理家政;他还有一个小他两岁的妹妹川崎贞子,是当地女子高中的学生;一家四口生活在距离东京都1000公里以外的九州熊本。看起来,战争似乎离他们还很远。
这一年,川崎里俊面临着大学的抉择。
川崎里俊是个聪明才子,17岁正是获取知识的最好的年龄,加之天生聪慧,文学绘画历史地理科学技术几乎无一不晓,甚至对于中国的书画也略知一二。于是,川崎里俊对于大学以及未来的选择就有了宽广的范围。
在日本,川崎家族是有着重工业制造历史渊源的。
自明治维新时代川崎大藏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川崎筑底造船所。1906年,川崎造船所交付给日本军队第一艘国产潜艇,并于当年生产了第一台日本产蒸汽机车,从此,奠定了川崎家族在日本军工及重工业中的地位,开始了川崎家族100多年辉煌的发展历程。
而川崎家的很多男人,自然也成为川崎重工里各个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川崎里俊兄妹出生在九州的熊本市。
当初,川崎先生选择离开东京来到熊本,就是想远离川崎家族的势力范围,远离这个为日本军队提供军火支援的川崎重工,而不受川崎家族的影响,到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生活,甚至想切断自己与川崎家族的血缘关系,当然,血缘是不可选择也是切不断的。
川崎先生认为,在远离川崎的偏远小城熊本,川崎重工对川崎里俊应该不会有多么重大的影响,他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完全不用考虑川崎这个姓氏的影响了。
偏偏思想活跃的川崎里俊是一个很有家族荣誉感的青年人,这有点像中国的孔孟之后,虽说现在已经是第多少代都数不清的子孙了,但是,家族姓氏荣誉感还是一道很好的光环。而身为川崎的后人,川崎的荣耀和要为川崎做点什么,抑或是像川崎家族一样为国家做点什么的信念,还是牢牢的树立在川崎里俊的心中。
在这个问题上,川崎父子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川崎先生是主张儿子远离工业科技一类的领域,或者干脆,就像他一样一辈子教书育人,教育一样可以兴国。
但是,实业兴国科技兴国,在川崎里俊的骨子里却有着很深的根基,读一个好的工科大学,就成为川崎里俊的首要选择。
同时,里俊的理想也得到了妹妹贞子的支持,于是,开明的川崎先生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任由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未来了。
位于东京近邻琦玉县的日本工业大学,是日本最好的工业学校之一,成为川崎里俊的理想之中大学。就在日军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1937年秋季里,川崎里俊如愿以偿的成为日本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一名学生。
大学里的川崎里俊如鱼得水,一腔热血,实指望毕业以后进入一家公司大展宏图一番,实现实业报国的夙愿。
日本毕竟是弹丸小国,不论是战争物资还是兵员,对付中国这样一个四万万人口且幅员辽阔的国家,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军方曾经叫嚣用三个月占领华北半年拿下全中国的战争狂言最终落空以后,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日本的国力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战争打了两年战争以后,到1939年末,战局吃紧兵员日趋紧张,无奈,全民征兵就成为日本实施军国主义战略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
战时日本兵役法,开始对待学生还是有所保留的,但是,随着战争的全面推进,也不得不打破这个禁区,修改后的日本战时兵役制度规定,年满20岁成年男子,不论是在哪里做什么的,都必须服兵役上前线,必须当兵效忠天皇上前线,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被选取当兵就被看成是效忠天皇的光荣使命,效忠天皇是日本国民的大事,是不能违抗的;而女人们则被安排进兵工厂为前线生产军用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