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牛的关口人员脸上露出笑容,接过纸包,毛茸茸的手一挥,盖章过关。这批三极管最终辗转来到了港岛一间工厂,工厂门头上挂着一个牌子,“振兴电产”。两天之后的夜晚,这批元件趁着夜色,被运到了海边,上了一艘小艇。小艇上一名身形挺拔的人,与那位报关人握了握手:“同志,谢谢!”在漆黑的夜色之中,小艇向着北边驶去。——在结束了使用维护人员的理论培训之后,高振东转入了与运算所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工作中,至于使用维护人员的上机实操,就不用高振东操心了,运算所的人上手可是非常快的,有他们在,不用高振东继续在这个工作上纠缠。对于设计人员来说,高振东就没有把说明材料上的内容一一宣讲了,他们是有基础,懂计算机的。如果高振东能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会说,啊,对,可以的,《数字电路》,我考过,成绩还行。高振东讲完了体系结构,继续讲晶体管计算机的设计工作细节。陈总摇摇头:“这不怪伱们,这本来就是个新东西,你们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好了,至于差那一点点,问题不大,振东是运算所临时借用,现在,该我们用一用了。”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分野也在逐渐变小,终将消失。那个时候,计算机的系统参数里面,会直接把这套计算机系统支持什么语言给写在里面,这在日后的人看来,这很不可思议。从上述门电路,如何组成双稳态触发器、R-S触发器、D触发器等基本功能单元,以及他们的逻辑功能和状态转移表。CPU的结构方面,运算所的人是很明白的,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CPU这种说法,所有的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都是由分立元件组成的,不过这些大部件,他们还是很清楚的。后来有了微程序这个概念,微程序可以看作是在计算机内部,固化一些指令组,这些指令组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功能,再用这些微程序去组合完成一个更大的任务。高振东先说冯诺依曼体系的三个原则:二进制逻辑、程序存储执行、计算机的五大部分。而另外一个常见的架构是哈佛结构,这个结构与冯诺依曼结构的不同是,它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是分开的,而且是直接使用的两条独立的数据总线分别进行管理,这样一来,效率会高一些。厉所长摇摇头:“我是走不下去了,你还走得下去?你还甘心继续沿着那条路子走下去?你看看在这儿的所里的工作人员,他们还愿意走下去?”梁发明点点头:“我们比高主任还是差远了,只要换一下产品种类,那像熔炼电压、熔炼电流、自耗电极长度、输入功率、渣量、渣池深度这些东西,我们就总是有一些把握不好,产品结果总是有一些波动和意外。”顺着这条路子,高振东侃侃而谈。高振东主要说的,是怎么从晶体管一步一步的变成一套计算机系统。首当其冲,当然是把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用系统的方式提出来。冯诺依曼架构,最大的特点是将程序和数据组织在同一块物理内存中进行调用,可以频繁修改任意部分的内容,让计算机的灵活程度达到了顶点,这也就是为何当代的通用计算机,普遍采用这个体系结构的原因,当然,也不是没有代价,那就是效率会低一些。到了这个时候,程序的固化程度被减轻了,被固化的,是计算机的指令集,以及这些微程序,至于主程序,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的。这种做不了不只是说没有给他编软件那么简单,而是这个东西从底层开始,就只是为了干这一类事情而准备的,因为他们的程序是彻底固化的,这个固化,是物理层面上的固化,要改程序?那得直接改电路图。如果高振东能听见两人的话,肯定会告诉他们,这就对喽,北边的算法、软件技术,从现在到将来,都没拉跨过,但是说到计算机本身,就从来没雄起过。池总工表情凝重:“不甘心!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高主任,居功至伟!”高振东主要做的,就是几个事情。“嘶,振东给定了条件的试验,效果就都不错,其他的,看着怎么总是感觉差那么一点儿意思啊?”陈总拿着梁发明他们提交过来的试验记录,一边看,一边嘬牙花子。不止《数字电路》,前面还有《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日后还有更多。而高振东拿出来的这套东西,是我只管造我的枪,这把枪能打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各样的靶子,代价无非就是可能要换换弹种什么的。两人心中有了主意,继续专心听课,路怎么走是一回事,可现在这课,不听可就可惜了。就在运算所这边设计人员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时候,第三轧钢厂ESR项目课题组却是喜忧参半。高振东从晶体管形成基础的逻辑门电路开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说。其实最早的计算机只能用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它们的程序一开始就被设计成只能做一件事或者解决一个问题。举个例子,早期的计算机有点像现在的函数型计算器,能用来运算各种复杂的函数,但是要用来干别的,比如做文字处理,玩游戏?不好意思,做不了。这下子,运算所的设计人员觉得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以前搞计算机,那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从理论上没有一个清晰的指导。整个研制工作是典型的先立靶子,再来造枪,这个枪的所有功能性能,都是为这个靶子准备的,靶子变一变,比如距离增加200米,完了,这枪就够不着了。最终利用上述功能部件,形成运算器、控制器、内存控制器,乃至进一步得到整套计算机系统。高振东前世满网络搜资料的时候,见过一本1978年出版的电子计算机专业书籍,还带着点儿考古的心情仔细看过,上面的内容,就是这个情况,搞得高振东差点儿没看懂他们的例题,总觉得中间少了一步,原因就在于,微程序这一步,高振东上大学的时候,早已消亡。高主任做得太多,我们做得太少,不为他做点事情,有点儿不好意思。TQ-16,支持ALGOL60,并且很骄傲的标上了支持管理程序。有了DJS-220,才显得和现代计算机合群了一点:操作系统、算法语言,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完全落后于世界了。冯诺依曼体系与哈佛体系,是现代计算机最为常用的两个体系结构。等到了DJS-130,才羞答答的添加了操作系统这个东西,但是这个操作系统也不完善,它仅支持三种语言,ALGOL60、FORTRAN、BASIC。池总工轻叹:“是啊,这课一上,我们还要不要沿着M-3那条路子走下去?”厉所长感慨道:“刚开始以为高主任这个晶体管计算机只是采用了晶体管的技术,小巧轻便成本低,可是没想到给设计人员的第一课,就给我狠狠的上了一课,它背后这套东西,其实更惊人,意义更大。”厉所长和池总工悄悄的对几位也在现场听课的运算所工作人员,悄悄的给他们交待了一通事情,就算是给高主任一个惊喜吧,他们如是想。这些是后话,在1959年这个时候,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比如,y=x+1这个函数的计算,就可以做成一个微程序,然后只要调用这个微程序,同时输入x=1,那就能算出y=2。运算所的厉所长和池总工,也在下面认真的听,两人一边听,一边交流。大部分单片机就是典型的哈佛结构,包括21世纪之后,大行其道的智能机,其CPU大量采用的ARM核,就是哈佛结构。然后说清楚计算机的五大部分:运算、控制、存储、输入、输出。这个东西说起来,可就繁琐仔细多了。然后如何使用上述门电路和基本功能单元,得到半加器、全加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等功能部件。把通用化的种子撒下去,在高振东看来,这其中意义甚至比这套晶体管计算机系统本身,还要重大一些。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厉所长和池总工边听边惊讶,这一部分,甚至都能单拎出来,请高振东再补充细化一下逻辑运算方面的东西,能独自形成一门课了。高振东也不管这么多了,反正我的晶体管计算机,就是走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这也为下一步的计算机通用化打好了底子。直到1978年,国内的计算机其实还走在这条路子上,这也是那个年代国产计算机最终没有通用产品的原因之一。从晶体管如何得到与门、或门、非门,乃至进一步形成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门、异或门等复合门电路。看得出来,微程序这种方式,还是不够灵活,最终,彻底的冯诺依曼架构完善了,不过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比较复杂,前后交叉,有进有退的。比如DJS-6,支持ALGOL60和FORTRAN。第二更。这一章其实写得很艰难,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上课的讲义,我尽力了,悲。(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