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中庸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 第13章(第1页)

第13章(第1页)

后来碰到一个非常有权位的人晓得他,请他画一幅画,决不画;不然要杀他头,他就逃了,逃了以后,后来也就是碰到明清之间天下大乱,结果给人家抓住了,抓住打,说:&ldo;你承认,你是不是倪云林?你只要承认你是倪云林,就放了你!&rdo;硬是一声也不吭,打得半死,然后没有办法,看看又把他放了。别人问他:你怎么不叫一声呢?他说一叫就俗气了啦,就不高雅了啦(众笑)!这就是行怪!历史上这一类行怪的人你把他集中拢来呀,多得很。虽然,但是这一类人,你说……

譬如很有名的,南北朝的时候,阮籍好锻,阮籍阮步兵(注:此处应为嵇康)诗好文好,官不肯出来做,一天到黑打铁,自己偷着打铁,这不是行怪吗?怪得是怪得不得了!但是怪的人都出名,所以我们历史上有名的文人竹林七贤,对不对?你们都晓得,那个竹林七贤每一贤都有每一怪,又贤又怪,那叫做怪味鸡,又咸又怪四川菜一样。所以,孔子说:

&ldo;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rdo;

一个人有了学问,真有学问的又非常平常,非常平实、平淡。有了学问、钻了牛角尖、有一点才气、又聪明的人,一定古古怪怪的。这种人&ldo;后世有述焉&rdo;,后世在历史上,或者文学上、艺术上都有名,可是不是正道。这就是人格教育。孔子说:&ldo;吾弗为之矣&rdo;,这个我决不干。此所谓为孔子。

在一般人啊,人都为名利。比如晋朝的袁宏:&ldo;不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rdo;。人嘛总要在历史上留一个名,不留芳百世嘛,要给人家骂几千年也是出了名,就要遗臭万年。这样素隐行怪。孔子说,这样决不可,我决不做的。这是一种典型,一种规范。

第二种呢?好一点了,一辈子也努力于道德,努力于学问,年轻励志,或者是说,年轻励志来修行,&ldo;遵道而行&rdo;,处处学规矩。可是学了半天,十岁了,四五十岁了,也修不成功什么一个果呀,水果都修不成功一个,他就&ldo;半途而废&rdo;了,就不干了,就变了。他说这样的人有始而无终,不可以。孔子说,在我个人,决不这样,也不做,不屑于做。

那么真正要一个人,所谓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学者,受过教育的,应该怎么样做一个人?&ldo;依乎中庸&rdo;,中庸是什么我们就不加解释了,就是随时为道。一切的学问,为达到内养、内心的道的境界。他说必须要依乎中庸,必须在内心中念念不离于修道,念念不离于道德,&ldo;遁世不见知而不悔&rdo;,乃至一辈子隐掉了,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你,谁都不了解你,也没有人知道你有道德、有学问,没有烦闷。在《中庸》上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在《易经》上换一个字,&ldo;遁世不见知而无闷&rdo;,不烦闷,决不烦闷,也是孔子说的,他决不烦闷。落落无闻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你,自己&ldo;不悔&rdo;,(&ldo;不悔&rdo;两个字)用得已经很好,不过以《易经》上孔子的叙述的原文来讲更好:&ldo;无闷&rdo;,没有烦恼。所以我们看孔子的修养,看他的学说,论语第一篇《学而》也讲:&ldo;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do;,没有一个人了解你,但是不怨天、不尤人。不愠,不在心里烦闷。怨天尤人,觉得我是怎么一个了不起的人,你们都不了解我,看到人眉头就皱了:你们这些知识都是废品,我是当代的圣人,你们都是不了解我……就是那个样子,我是当代的才子。这个,人不知啊,没有这个&ldo;愠&rdo;,没有这个烦恼的心,才够得上是教育完成的一个人、受高级教育完成的人。

所以这个&ldo;不愠&rdo;这两个字,当我在十几年前到日本,跟一个日本教授俩谈起。我问到日本的大战以后,学术界同你们这些在政治上大人物的变化的时候,这位教授啊,(像我们两个都用笔写,我也讲不来日本话,他也讲不来中文,)他就拿起纸写,他说&ldo;愠人很多啊!&rdo;就是&ldo;人不知而不愠&rdo;(这个&ldo;愠&rdo;),因为他是个老教授中文很好,我们看了、对看,笑一笑。实际上&ldo;愠人&rdo;,就是心中不平的,本事没有多大‐‐愠人很多。这个是讲到‐‐所以真正的一个修养&ldo;遁世不见知而不悔&rdo;,不过,孔子加一个结论:&ldo;唯圣者能之&rdo;。真正有内心修养、得内心之道的人,才能够做得到。得内心之道、做得到是如何呢?平凡而平淡。自己没有觉得比任何人、没有了不起。这样做到了,换句话说,解释上面的,&ldo;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rdo;才完成一个人。学问之道在此。这是两节连起来说明一个东西,说明一个人学问、道德修养成就的一个规范,一个标准。

下面就讲道的境界了,就麻烦了:

&ldo;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rdo;

最麻烦的一段,这个地方是中庸,真正的中庸。中庸这本书,是子思著,引释、传述他祖父孔子的学问、道德、学术思想,建立一个中庸的名称。中庸是天下之大本,那么中庸的道理呢,我们已经讲了十来章了,就是说明形而上的道体,与发挥人格的行为的真正的作用、道德的用,整个合起来叫中庸。那么实际上,这个道、体在哪里?比如佛家讲明心见性,本体叫真如,体在哪里见?你去找一个体呀,不但一辈子找不到,学佛的人说由凡夫要成佛三大阿僧衹劫‐‐八大阿僧衹劫你也找不到。体在哪里?体只有在用上见。体在哪里?体在万有之相上见。换句话,这个道体在哪里呀?万有的相,就是道的相;万有的用,就是道的用。体在相、用中;离相、用以外另外有个体,这个体也是相啊,也是用啊。所以孔子在《易经》上说:&ldo;形而上者谓之道&rdo;,形而上,不可知不可见,&ldo;形而下者谓之器&rdo;,所以我们哲学的名词&ldo;形而上&rdo;这句话是出在《易经》上,孔子说的,西洋哲学翻过来叫形而上,就是孔子一句话,形而上者叫做道。这个道体在哪里?

他说君子之道,你要见道、明心见性吗?很容易,&ldo;费而隐&rdo;,道无处不在。拿佛家的话,尽虚空遍法界。既然尽虚空遍法界,你的头发到你脚指头,到你鞋底下面、地下的泥巴狗屎那里都有,因为它无所不在啊!所以它&ldo;费&rdo;,弥漫在宇宙之中。但是你要找它找不到啊,&ldo;费而隐&rdo;。所以,在佛家叫如来藏(zang4)性,无所不在。可是你要去找一个如来藏性,你打起坐来,说我眼睛闭起来躲到如来藏性去,你正是在那里用、在忙碌,找不到。所以,&ldo;君子之道费而隐&rdo;,无所不在,就是你找不到。找到了当下就是道。

那么,子思在这个地方特别注明,可见他是悟了道,证了道。道在哪里?&ldo;夫妇之愚&rdo;,男女之间,&ldo;可以与之焉&rdo;,任何男女之间的心理、行为,各种,就是人与人之间,它都是道。但是你说这个最普通嘛,世界上有人,有人就有男人有女人,有男人女人就相爱,有相爱之间,他说,相爱并没有离开道,可你爱得合不合于道就是个问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