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和世子李孝逸一同惊呼,催动胯下战马向王妃方向疾驰。距离城墙一箭之地的时候,忽见城头现出多名弓箭手,手执强弩一起射向父子二人。琅琊王眼尖,一刀砍向儿子战马,那战马吃痛,长嘶一声跃出箭阵,将李孝逸摔出一米多远。而琅琊王自己却再也无法躲开密集的箭雨,只听噗噗箭羽声响,头部和胸前插满利箭,和王妃一起跌落尘埃。
城下的家将眼见小王爷摔落在地,马上上前以盾牌抵挡雕翎。小王爷在黄土坡上连滚带爬,拼死抢回了父王母妃的身体。却见王妃七窍流血,已然当场身亡。琅琊王浑身是血,气若游丝,显见是快不行了。孝逸唤了一声“娘亲”,又喊一声:“父王”,泪水喷涌而出。
忽见琅琊王左手动了动,指向胸前,李孝逸忙扶住父王身体,顺着手指方向拨开箭羽,竟在琅琊王甲胄的贴身口袋里拿出一物,定睛看时,竟是那方娇娘留下的素帕。他颤抖着打开鲜血浸透的手帕,里面还是那块龙凤玉佩,依稀可见手帕上“相约长安,再续前缘“八个字。
“父王,还留着这个作什么?”
琅琊王示意儿子靠近,用微弱的声音在儿子耳边断断续续道:
“东山再起……活下去……复……国!”
言未毕便溘然长逝,享年三十五岁。
父母瞬间惨死眼前,李孝逸已然心智大乱。又因父亲说话断断续续,只听说:“东山再起、复国”这几个字,复国听得最为真切,其他则是模模糊糊的不明所以,又见父王临终手指玉佩,知道这玉佩关系重大,但是这种不祥之物父王何以带在身边,又临终托付,终是百思不得其解。
博州城上守军见琅琊王已死,遂高声欢呼,又大开城门,将十二骑团团包围。
刘易从道:
“几位皆是忠勇之士,受冲贼诱骗才加入叛军,今日逆贼李冲已死,几位尽可放下兵器,本官可保几位性命无虞。”
这些家将因为琅琊王夫妇惨死已无斗志,又听可留得性命,草草抵抗以后便放下兵器束手就擒,唯有小王爷李孝逸守在父母身边,横刀与守军对峙。
眼见包围圈越来越小,士兵停止攻击慢慢靠近,就知刘易从想活捉自己,便拔出佩剑,双眼一闭,向脖子上抹去。此时忽见一矮胖男子从远方疾驰而至,从马上滚下分开人群,叫道:
“且慢!小王爷,且听万才一言。”
李孝逸睁开双眼,见是素日的酒肉朋友马万才,跑得满头大汗,以为他来消遣自己,恶狠狠道:
“收尸便滚远些,仔细世子爷溅你一身血!”
却见马万才跪下哭道:
“小王爷这一去不打紧,可想过幼弟和同胞姊妹以后谁来照顾?”
“琅琊王家宫倾玉碎,日后自有李家皇帝,为我平反昭雪!”
李孝逸再次挥剑自刎,马万才合身扑上,一把按住了李孝逸的胳膊。他本来身材笨拙,没想到生死关头却身轻如燕。
“小王爷可还记得龙凤玉佩和长安之约吗?”
马万才这一提醒,李孝逸忽然想起父王临终前叮嘱的“活下去复国”之语,不由得心中一凛。那块玉佩到底如何能够东山再起虽然不明白,但是父王从来没有扯谎骗过自己,如果一时意气,挥剑自绝,日后又有谁能为琅琊王家报仇雪恨呢?
马万才常年与小王爷厮混,何等机灵,见他略微沉吟,便以迅雷及掩耳之势,一把夺下李孝逸手中佩剑,守军一拥而上,将李孝逸双臂反剪,用绳子捆绑结实。孝逸面色惨白,仰面望天不发一语。马万才向捆绑军士道:
“轻点,轻点。”
又陪着小心向李孝逸道:
“殿下,暂时委屈您一下,过几天便会将您快马送往京城,到了长安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沦为阶下囚,此时也不容李孝逸多想,便被军士推搡着向前走。他忽而扭头用尽全力向马万才喊道:
“父母遗体,麻烦万才兄妥为照管,孝逸日后当牛做马,必当报答!”
马万才忙躬身道:
“世子放心,一切交由万才包办就好,必当如自家父母一般厚葬。”
又转身对刘易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