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一阵子宋晓云终于把地里的活忙完了,红薯专门留了两块田来种,让福叔多看顾,只要没人捣乱,等入冬就能有收成了。红薯藤可以吃也可以喂猪,一举两得。
稻子是一季稻,种得怎么样得等秋天的收成如何了,系统出品加上她的技术应该是不差的。
如今家里面明面上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白菇,村里也不是没人眼红,上门买了白菇回去种却怎么也种不出来,也有想捣乱的人,但有宋氏姐妹在,至今还无人得手。
除了宋氏姐妹,江家附近也是布满了暗卫,除了江家的几位主子,如今还多了一位重要的先生呢。
她是真心感激覃先生手下兄弟俩,有先生名声的加持,到时候参加科举,考官都不敢过多为难,不说能走后门,至少能公平公正一些。
如果是去读普通的私塾,按照她的计划,兄弟俩至少五年之后才能下场试试,如今跟在覃先生身边,或许两年就可以了。
为了投其所好,她忍痛割爱,打算送先生一盆兰花,当然不是素冠荷鼎,那是她的心头好。正好前几日上山挖人参的时候她挖了两株回来,虽然比不上素冠荷鼎,但也没有差到哪里去,而且还开了一朵绿色小花。
春兰在现代算是古老花卉,在这时代她也不知道算不算是稀有的,但春兰叶姿优美,又有淡淡的幽香,先生若是不喜欢,她就再拿回来。
出门的时候刚好碰上二表哥何满和三表哥何来,何良大表哥没有来,家里总是需要留个人的,他年纪也大了,都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人又不是很聪明,读书也是浪费表妹的钱。
何家上下都知道家里挣钱的宋晓云,现在家里当家的也是宋晓云,这宋晓云可不敢当,除了刚开始弄过菇棚,后面就直接扔给她娘了。
何满比宋晓年大一些,今年快十五了,何来也比宋晓年大上几个月,能来读书他们很珍惜机会,村里的小孩都羡慕死他们了,他们出来的时候村里人眼红的也没少说风凉话,说什么读书没用,浪费钱。
反正有用没用的他们心里知道,就是大哥不肯来他们也挺遗憾的,长辈也再三叮嘱以后家里大哥是要订立门楣的,他们就算有出息了也得听大哥的话。
姑姑回去接他们的时候还有那不要脸的姑婆上门,想把孙子一起送过来,直接被何老太太赶出去了,他们家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们冷嘲热讽的,姑姑哪次回娘家他们给过好脸色,如今稍微有点起色就上门来了。
上次表妹回去给了家里不少钱,就等着春种过去,家里就要找人起房子了,他们心里对宋晓云这个表妹是万分敬佩的,小小年纪就会挣钱,还能做大人的主,换做他们,在家早被抽了。
何满看见宋晓云端着一盆草,好像很重的样子,想上前接过,宋晓云摇摇头。
“表哥你们去歇着吧,我去去隔壁江家。”
何满点点头:“那你慢点。”他们也还没见过未来妹夫呢。
看见宋晓云出去,何满转头对弟弟说道:“我们去换衣服吧。”
何来点点头,表妹一家能供他们读书已经很不容易了,束修那么贵,笔墨纸砚样样要钱,他们看着都心疼,又不能辜负表妹的好意,只能每天下学回来做些活计。
兄弟俩有单独的房间,房里还有柜子,茶桌,书桌,比他们在家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衣裳也是细棉布新做的,他们这辈子都没穿过这么舒服的衣裳,上学的时候才穿,下学了还是换回以前的旧衣服干活,他们可舍不得弄脏。
自从兄弟俩来了之后把家里的砍柴挑水扫地喂鸡喂猪的活全包了,宋晓云知道之后把宋晓年宋晓景和李义节都训了一顿。
做家务活是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都给表哥他们做了算怎么回事,何满和何来见她骂过人之后也不敢抢活干了,现在大家就是每天轮流干活,他们也有了更多时间练字。
今天轮到李义节挑水砍柴,但是他还在河边捞鱼,何满和何来就帮他分担一下,看着后院的鸡棚何满想起了第一次来的时候,被吓到了,他没见过哪家人把鸡棚搭得跟人要住的一样。
家里的鸡蛋多得可以每天一人一个水煮蛋,这是何满何来以前不敢想的,而且家里的小辈,不管年纪多大,宋晓云都是一视同仁,没有说大的就要让着小的,就算宋晓景淘气惹宋晓年生气了也得道歉。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兄弟俩的进步很快,在家里晚上宋晓年和宋晓清几个也是要背书的,他们就算看不懂也跟着在一旁背着,等学到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有些印象了,学起来就更快了。
家里隔三差五就能吃肉,兄弟俩都圆润了不少,宋晓云亏啥也不会亏吃的,福婶还时不时做些点心呢。
菇棚那边还是何氏和李义节在管着,平时和福来酒楼接洽的人已经变成李义节了,甚至酒楼的人还偷偷给李义节塞过银子想买白菇的培育方法,转头就被李义节告诉宋晓云了。
宋晓云为此还特意进城找了福来酒楼的掌柜,十年的合约改成了五年,不管这事是不是李掌柜授意,人是他们福来酒楼的。
李掌柜也是痛心疾首,不知道哪个龟孙在背后害他,稳赚的生意被砍了五年,他气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门内传来朗朗读书声,门外还有几个小子蹲在门口偷听,以往他们是不敢往这边来的,只是宋家三房热闹,把这一带沾染上了人气,小孩也愿意往这边跑了。
若是被大人知道了,肯定要揪着耳朵拎回去。小孩们一看见宋晓云就脚下生风地跑了,边跑还边哭。
她有这边吓人???何至于此????
主要是她的英勇事迹传开了,连宋大志都怵的人谁不怕。平日里和宋晓云说话的都是村长族老级别的,同龄人望向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