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合:围绕和谈之争。尽管蒋介石与李宗仁都曾主张和谈,但在和谈的态度与目的上,两人却有本质的差异。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表的求和文告,是被逼所致。在蒋氏字典中,从来没有&ldo;和平&rdo;二字,对中共没有和平诚意,他的真实目的,是利用和谈争取再战时间,最终与中共决一死战。在他引退之后,仍对和谈进行幕后操纵,拆李宗仁的台。他当时为和谈定下的基调是:
(1)&ldo;确保长江以南若干省份的完整,由国民党领导&rdo;;(2)&ldo;使双方在未来政府中保持同等发言地位&rdo;;(3)关于军队整编问题,确定双方比例,&ldo;自行整编&rdo;。
李宗仁与蒋介石不同。他能按着美国的意图办事,并不一定要同中共作战到底。李之所以主和,意图有二:
其一,乘机同中共讨价还价,以达到&ldo;划江而治&rdo;,保住国民党半壁江山和国民党的残部。
其二,以和倒蒋。
为了使上述意图得以实现,李宗仁上台之后,的确表现出对和谈的积极性。上台当日,在他就任代总统的文告中称:&ldo;决本和平建国之方针,为民主自由而努力。&rdo;表示愿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并电邀李济深、章伯钧、张东荪等人共同协助。
1月24日,李宗仁令行政院长孙科实行七项和平措施,具体内容为:
(1)将各地&ldo;剿总&rdo;改为&ldo;军政长官公署&rdo;;
(2)取消全国戒严令;
(3)裁撤&ldo;戡乱建国总队&rdo;;
(4)释放政治犯;
(5)启封一切在&ldo;戡乱&rdo;期间因抵触&ldo;戡乱&rdo;法令而封闭的报纸杂志;
(6)撤销特种刑事法庭,废止特种刑事条例;
(7)通令停止特务活动,对人民非依法不能逮捕。程思远:《李宗仁先生晚年》第44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年版。
很显然,李宗仁并没有按照蒋介石所定和谈基调办事。1月27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称:
南京&ldo;政府业已承认,以贵方所提&lso;八项条件&rso;作为和谈基础&rdo;,并希望中共尽快决定谈判地点。
李宗仁此举并未提交国民党中央委员和政治委员联席会议讨论,他之所以绕过蒋介石总裁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是试图以自己的&ldo;法统&rdo;地位来对抗蒋介石的&ldo;党统&rdo;控制。可是李的这一贸然之举反倒给蒋介石幕后操纵以口实。就在李电发出不久,溪口就有长途电话与行政院长孙科接触。几天后,孙科以南京已在解放军大炮射程之内、办公不安全为由,将行政院迁往广州。至此国民党政府形成一国三公的分裂局面:幕后操纵的蒋介石、受蒋介石指挥的孙科、有名无权的代总统李宗仁。与此同时,蒋还攻击李宗仁&ldo;以毛之八条件为和谈基础,直等于投降&rdo;。
---------------
老对手斗法(2)
---------------
为了尽快达到停战目的,李宗仁毅然于2月14日甩开行政院,派出颜惠庆、章士钊等4人以&ldo;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rdo;名义飞北平试探国共和谈的可能性。4月1日,李又正式派出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谈判代表团,抵北平正式与中共谈判。7日,李宗仁再电毛泽东称:
&ldo;凡所谓历史错误足以妨碍和平如所谓战犯也者,纵有汤镬之刑,宗仁一身欣然受之而不辞。&rdo;
和谈进行过程中,中共要朱蕴山带信给李宗仁,无论谈判协定达成与否,人民解放军都要过江。蒋介石获知此一讯息后,令国民党中常会拟定了五项和谈原则:
(1)&ldo;和谈开始时,双方下令停战,部队各守原防。共军在和谈期间,如实行渡江,即表示无谋和诚意,政府应即召回代表,并宣告和谈破裂之责任属于共产党&rdo;;
(2)政府所定&ldo;外交政策,应予维持&rdo;;
(3)&ldo;切实维护人民之自由生活方式&rdo;,依法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与生命财产;
(4)双方军队应在平等条件下,各就防区,自行整编;
(5)&ldo;政府之组织形式及其构成分子,以确能保证上列第二、三、四各项原则之实施为条件&rdo;。《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汇编》第2辑第593‐594页。
蒋还要张群传话给李宗仁:
&ldo;只要彼能站稳本党立场,认清国家民族利益,共同对共,则无率和战,必全力予以支持。&rdo;《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汇编》第2辑第594页。
李宗仁在此情形下进退维谷。当黄绍竑、屈武带回中共代表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后,李宗仁对修正案不敢做主,一面立即送溪口请蒋介石过目,一面召集桂系将领开会商讨。白崇禧埋怨代表团没有坚持基本立场,他低估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兵力,高估了国民党残部的力量,幻想江南蒋介石嫡系部队可能同广西部队合作,以保长江万无一失。所以他说:&ldo;只要中共坚持渡江,便不能接纳和议。接受和谈,等于无条件投降。&rdo;黄绍竑则说:如果德公同意签署这一协定,则将来可选为联合政府的副主席,即广西部队亦因此得到安全的保障。这些条件对我们十分有利,也是非常宽大的。李宗仁听到这里插口说:
&ldo;我对个人问题无所谓,而唯有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我是为和平而上台的,如果求和不成,那就应该去职,以谢国人。所以我们现在要谈的应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rdo;《李宗仁先生晚年》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