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了,大炎朝的人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子不教,父之过啊!”
“惯子如杀子”
“不修的树不直溜啊!”
“父母偏心要不得啊!”
“都知道的道理怎么还总有人犯呢?”
桃夭夭码完字心里也是不平静。蒋父蔣母如果不偏心,如果好好教育蒋耀祖事情是不是就会不同了。
只是哪有那么容易啊?有蒋耀祖的年龄放到现代都算得上是老来得子了。
而且在他们看来,依然按照律法把七成的家产留给养子,亲生儿子是受了委屈的,所以不免有点儿不平,最终酿成惨剧。
说白了能到最后都遵循律法,蒋家夫妇是个心里明白的,只是人的心始终是偏的,一切都源于舍不得啊!
蒋耀祖从小惹事生非,不爱读书写字。在他的心性偏左的时候没有人好好的教育他,他可以说是教育失败的产物吧。
在他看来作为亲生子,理所应当都是自己的,偏偏父母要把大头给养子,他心里是不平的吧!
但是蒋耀宗呢?他和他的弟弟差了十岁,但是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把他的弟弟当回事儿。
他的退让来源自蒋父蔣母,而不是弟弟,他对他的弟弟没有多少感情,但是小孩子是最敏感不过的了,同样的他的弟弟也不会喜欢这个不喜欢自己的哥哥。以至于弟弟最后才会做的那么绝,对于他来说,哥哥也只是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罢了。
其实桃夭夭能够以农女之身坐到王妃的位置上,蒋家的事儿可以说起了很大的作用。
蒋家可以说是家破人亡,而源头来自于偏心和教育。对此整个京城的富贵人家都是引以为戒的。
当初肃王跪了那么多天,可以说态度十分坚决,皇上能怎么办吗?蒋家的例子摆在那儿,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过想要他对桃夭夭有好感是不可能的了,最后也只是无视了。
不过桃夭夭始终觉得古代就这一点不好,就是长于妇人之手。
他们不愿让女儿读书写字,没有文化,没有素养。最后这些妇女带不出来多少的好孩子。
只得到了年龄就分开,在孩子需要母亲这个角色的时候分开。导致很多的男孩子不懂得爱。
甚至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有的人家会用威胁恐吓来达成目的,以至于孩子之间感情薄弱。他们不懂得爱,相互之间缺少真正的关怀,感情自然就谈不上深厚。
可以说古代很多男孩子是不懂孝顺的,他们所谓的孝顺不是因为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而是基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不得不听话。
甚至孝顺的主体也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媳妇。父母真瘫在床上了,真正贴床伺候的也多是儿媳。
以前桃夭夭还有些不能理解,为什么古代的人每天学的都是仁义礼智信,还会有那么多的惨剧和悲剧,甚至什么人命如草芥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