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无奈跪在父亲墓下,惨怆痛哭一番,把对父亲的愧疚之情一吐而尽。之后收拾行李,与使者一同起程北上,他最后一次离开了故乡,从此之后,张居正再不曾看到江陵的风光。
返京途中依旧风光备至,亲王出迎大臣在明朝实属罕见,张居正却身经数回。路经襄阳,襄王也破例迎候,为当朝首辅设宴接风。
到新郑后,张居正再次拜访高拱,这是两位铁腕宰相最后一次见面,此时高拱更加衰弱,唯有两事苦苦相求:死后为他立嗣,并向朝廷请求恤典。
张居正尽量弃嫌修好,满足高拱的所有要求。可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位曾在政坛呼风唤雨、叱咤风云,而顷刻狼狈失势的高大人,在将近油尽灯枯时,努力挣扎着将满腔的怨恨化作字字血泪的文辞,以此&ldo;回报&rdo;张居正。两人之间的嫌隙不仅没有随着这次会面消弭,还在他们身后别生枝节,引出一系列事端。
归葬途中,各地亲王、府县官员高规格接待尊贵的张相公,张居正一路风光,尽享人间荣华富贵,可他不曾有一刻疏忽怠慢国家大政,丧父之痛还未能完全平复,仍时刻关注边疆战事。从北京到江陵的驿道上,正有无数公文快马加鞭,随马蹄南下。
此时,张居正接到辽东送来的一份捷报:&ldo;辽东副总兵陶成喾击毙鞑靼武士四百余人,并收掠其牛羊群,明军损失微小。&rdo;
消息迅速在北京城内传播开来,人皆盛赞陶将军用兵如神,万历皇帝大喜,随即告谢郊庙,并派使者快马加鞭赶到江陵,请首辅拟旨,大行赏赐。
张居正看到捷报后,没像他人一样陶醉在&ldo;胜利&rdo;的喜悦中,他隐隐感到其中有诈。反复想来,疑点殊多,鞑靼武士凶狠残暴,以明军战力,怎能如此轻松就取得这样的辉煌战果?况且敌人来犯,焉有率带大批牛羊之理?他一面向皇帝上奏密疏质疑此事,一面给兵部尚书方逢时写信提出疑点,并秘密派心腹蓟辽督抚梁梦龙四处调查……
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言不虚。
陶成喾歼灭四百多名鞑靼武士不假,但这些人是因得罪&ldo;土蛮&rdo;而携带牛羊奔明的鞑靼士兵,如能收编,本是绝佳战力,如今却尽数成为陶成喾的刀下冤鬼。
澄清真相后,张居正决心严格查办,否则会开边将邀功的恶例,阻挡外夷向化之心。可惜此时皇帝封赏的圣谕都已下达,文武百官皆受封赏。
何况报捷的梁梦龙、奏请的方逢时、拟旨的吕调阳等人,不是其生死与共的知交,就是一手提拔的门生,加之皇帝都已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彻底推翻此案、收回圣旨着实太过操切,于各方都很难堪。
可铁面宰相顾不得任何情面,硬是将大学士、兵部尚书、侍郎及蓟辽总督、辽东巡抚、总兵的恩赏一并剥夺,大家就这样空欢喜一场。
张居正原拟五月底赶回北京,途中遇到滂沱大雨,耽搁了一些时日。六月中旬,浩浩荡荡的队伍抵达北京城郊,万历企盼心切,特命司礼监太监何进在真空寺设宴盛情款待元辅等人。
王者归来,次日一早,文武百官列班迎接元辅入朝。万历随即在文华殿西室召见张居正。君臣之间不过小别三个月,久别重逢,有许多肺腑衷肠要倾诉。
万历首先打开话匣子:&ldo;先生此行,总算忠孝得以两全了。&rdo;
张居正连连答谢:&ldo;这本是臣的家事,没有皇上您的恩泽,怎么可能实现呢?臣定会知恩图报。&rdo;
万历说:&ldo;天气那么炎热,路途那么遥远,先生一路辛苦了。&rdo;
张居正叩头谢恩:&ldo;臣违反约定没按时回来,请陛下治臣之罪。&rdo;
万历安慰道:&ldo;朕见先生来很高兴。两宫圣母也很高兴。&rdo;
张居正也对皇上及太后牵肠挂肚:&ldo;不知不觉离开朝廷竟已经三个月了,臣的赤胆忠心无时无刻不在皇上您的左右,一日都未曾离开。今日再次见到您,又听说圣母太后身体安康,臣十分欣慰。&rdo;
万历接着把话题转到国计民生上来:&ldo;先生路上有留意粮食作物的状况吗?&rdo;
张居正便报告了途经河南等地,看到麦子金黄、稻苗茂盛,一派丰收气象。
万历又问:&ldo;黎民百姓过得可好?&rdo;
张居正神采飞扬地答道:&ldo;所经之处,官员们前来会面,臣无不仰诵皇上爱民保民的圣德,淳淳告诫他们亲民爱民,求真务实。臣十分高兴地发现他们与多年前着实不一样,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安居乐业,确实有太平盛世之象。&rdo;
万历复问:&ldo;现在的边境战事怎么样?&rdo;
张居正答:&ldo;前几天在回来途中,会见了山西、陕西的边督、巡抚、总兵。他们收到密报,说鞑靼答可汗率兵西行,被蒙古瓦剌部打败,损失惨重,就掩答本人逃了出来。这事虽然现在还不确定真假,但臣推测鞑靼确实有败者之相。如今夷狄相攻,对我们大明有利。皇上您威名远播,四夷臣报,边境才得以安宁。&rdo;
说完便叩头称贺。
万历听后很开心:&ldo;这些都是先生辅佐的功劳。&rdo;
张居正居安思危,引导皇上:&ldo;切不可轻视俺答,仍应像以前那样封贡,感恩戴德,永不背离。&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