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影带的画质很差,因为电视的画面并非高解析度,再加上现场光线不足,而且又是从二百公尺以外拍摄的。在第一卷录影带里━━也就是伯恩事件━━突击小组的成员身穿黑色服装,行动迅速熟练;当他们分别从左、右方潜入时,动作是如此细腻、充满自己的风格,不禁让波卜夫联想到芭蕾舞……接著就是迅雷不及掩耳的突袭行动。爆炸声响起,摄影机镜头也随之晃动━━因为摄影师非常容易被爆炸声吓到。由於突击小组的枪装了消音器,因此听不到子弹的射击声,那些恐怖份子也无法从声音来判断攻击来自何处。不过,在这次事件中,这倒没那么重要,因为恐怖份子在还没来得及听音辨位之前就已经全挂了。突击行动与职业运动大同小异,都必须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因此当行动在数秒钟内结束之後,突击小组就撤出现场,由伯恩市警方接手清理现场。身穿黑衣的突击小组成员行动俐落,就像战场上的士兵;他们没有彼此握手庆贺或其他夸张的动作,因为他们已经太习惯处理这种事件了,甚至没有人点起一根烟……不,有个人抽起了烟斗。接下来就是当地评论家所作的肤浅讨论,谈论这支菁英警察部队,以及他们如何拯救屋内的人质等。波卜夫站起来,换了另一卷录影带。
维也纳行动的镜头角度更差,因为受限於房子建筑本身的关系━━不过实际上那是一栋相当不错的房子。另外,当地警方严格限制电视报导的范围,而记者们也一点都没有逾矩,因此对波卜夫来说,这卷带子完全没有帮助。镜头单调地拍著房子的正面,而记者则不断地重复说著同样的内容,告诉观众由於警方封锁现场,所以无法有详尽的报导。然後,镜头还是拍到了车辆的移动,可以看见奥地利突击小组抵达现场。比较有意思的是,他们原本是穿著便服,到了现场才迅速换上突击小组的绿色制服……不,是在黑色制服外再扣件绿色外套。这有什么意义呢?突击小组中有两名成员手持装有瞄准镜的来福枪,迅速钻进车子里,大概是要被载到房子後面去。突击小组队长身材并不高大,波卜夫觉得他与伯恩事件的队长十分相像;他站在远处研究资料,波卜夫百分之百肯定那是房子和附近地形的地图,或是行动计画。午夜前,所有成员都从画面上消失,只有路灯大放光明,以及一名毫无概念的记者在报导著没有常识的臆测。过了午夜,突然从远处传来一声枪响,接著又有两声枪响,然後是一片寂静,镜头内出现身著制服的警察快速地展开行动,其中大约有二十名手持轻机枪跑到前门。记者报导警方突然采取行动━━这种事不用说,谁都看得出来。接下来他便说了一大堆废话,最後才宣称所有人质平安无事,而罪犯则被全数击毙。过了一会儿,身著绿、黑色制服的突击小组再度现身。和伯恩事件一样,没有人流露出兴奋之情。突击小组中有人抽起烟斗,收好武器,走向车子;另一个人则与便衣警察交谈著,这个人可能是负责现场指挥的阿特马克队长。在突击小组离开现场之前,两人之间的谈话甚短,这表示他们应该相当熟识才对━━在伯恩时也是如此。波卜夫心想:两支反恐怖行动小队就像是由同一本教科书训练出来的一样。
後续报导介绍了突击小组的技能;与伯恩的情况一样,除了语言和国家不同,记者都同样是在胡说八道,内容了无新意,而警方的发言也差不多。也许这两支突击小组是由同样的人或组织所训练出来的吧,而且很可能走出德国的gsg━九部队负责训练的,因为这些突击小组的精良训练以及冷酷无情的态度,颇具有德国人的风格;他们的攻击行动就像机械一样准确,来去更像幽灵般,迅速且不留一点痕迹地干掉恐怖份子。德国人是很有效率的民族,其所训练出来的德国警察当然也具有如此的特色。波卜夫是个不折不扣的俄罗斯人,对於曾经杀害无数自己同胞的德国人并没有什么好感,但也不得不佩服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反正那些恐怖份子也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当波卜夫在为前苏联国安会训练这些人成为第一线恐怖份子时,他根本就不在意他们的生死,而国安会里的其他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列宁说过,这种人不过是可以利用的傻瓜,或者是需要时才会被放出来的猎犬,但是绝不会受到主人的完全信任。何况他们还并不是那么地有效率;他们的唯一成就只是让机场装设了金属探测器,造成全世界旅客的不便。此外,他们也的确是让以色列人的生活不好过,但就全球的角度来看,区区的一个国家算得了什么?能产生什么影响?而且,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度过这重重危机,情势就会立刻改观,像以色列航空就是目前世上最安全的飞机。而且,现在各国的警方也已经很清楚需要注意哪些人了━━必要时,警方会派出反恐怖部队来摆平恐怖份子。
德国人训练出来的人,杀起人来也像德国人;波卜夫派出去的恐怖份子一定会遇上这些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波卜夫一边倒带,一边将电视转到有线频道。他重复观看录影带,却毫无收获,累得不得了。他虽然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情报员,但也是个凡人。他喝光了一瓶伏特加,然後一边看著电视频道所播放的电影,一边思考著手边仅有的资讯。
「是,将军,我知道。」克拉克在隔天下午一点零五分时打了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