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此段中引文均见《绥寇纪略》卷六。早在崇祯四年,大学士徐光启就曾经向朱由检推荐过熊文灿,他说:&ldo;若中外臣僚中,臣所目见其人,耳闻其说,深于兵学者,无如闽抚熊文灿。今虽拮据靖寇,然山寇不难,既平之后,允宜召用。&rdo;(见《徐光启集》卷六)朱由检之留意于熊文灿,可能与徐光启曾为揄扬有关。熊文灿招抚郑芝龙事在崇祯元年七月,以后又利用郑的兵力剿灭其他&ldo;海盗&rdo;,一时誉声鹊起,徐光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上疏推荐的。
14《怀陵流寇始终录》卷一○。
15《杨文弱先生集》卷十九,《请旨责成剿贼第一事疏》。
16史书说洪承畴&ldo;有干略,能办贼&rdo;。他凭着心黑手狠,果于屠杀,博得了朱由检的信任,一年之间由道员升到总督。他一生中除了中间一段在辽东的经历以外,基本上是在镇压农民起义和以农民军为主体的抗清斗争中度过的。孙传庭在崇祯十一年有一段自白:&ldo;从来用兵者,挑简之尽心未有如臣者,盖无一兵之弓矢技艺不经臣亲验亲试者也。挑简之后,训练之尽心亦未有如臣者。盖凡兵之如何进剿,如何接应,如何收营,无一不经臣穷思极虑,务求不得不然之法。为各兵耳提面命,三令五申者。&rdo;见《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第五三页。
17崇祯十一年六月《兵科抄出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题本》,见《明清史料》乙编,第九本,八六二页至八六六页。
18同上。
19崇祯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洪承畴题本,见《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
20同上。
(21)一个多月以后,即从崇祯十一年十月起,由于满洲贵族军队侵入畿辅,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部奉命选调精兵火速勤王。李自成部受到的压力也大大减轻了。
(22)据四川巡抚傅宗龙题本,崇祯十一年十二月,有&ldo;八队一哨&rdo;从陕西阳平关来到四川白水(离广元县不远)附近。这可能是李自成部在甘肃河州、洮州一带战败以后分路东走的一支队伍,不一定包括李自成本人在内。见《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第二二一页。
(23)&ldo;潼关南原大战&rdo;的说法较早出现于《绥寇纪略》,该书卷六云:崇祯十一年&ldo;十月,洪承畴谋于传庭曰:自吾与贼战于羌中,战于洮河,比再遣马料、贺人龙追之于阳平、白水,李自成势穷蹙必奔潼关,公能于其地设为三覆以待,俾吾蹙而致之,可一战擒也。传庭乃于潼关原依邱阜、蔽林木,每五十里而立一营,曹变蛟躬执长刀驱贼,贼奔入伏中,乱相蹈籍。我军骁雄跳荡,无不一当百,飞走路绝,遂无所逃。其幸免者或弃刀与骑迸逸汉南之山中,村坞山民又预奉督抚教令。用白棓遮险,遇辄棒杀。秦贼遂尽,降者犹数十万,委仗邱陵,或分隶镇将,或散归农隶。李自成妻女俱失,从七人遁走。&rdo;据上引洪承畴两次题本,李自成部自崇祯十一年三月间起先后在甘肃河州、洮州,四川南江,陕西城固等地失利,到这年八月间只剩下一支一千人上下的小队伍转入深山。吴伟业说什么这年十月双方大战于潼关原,起义军投降的竟然有几十万人,丢下的武器堆得像座小山,实在离开事实大远了。就目前所见到的明朝当事官员的文书和潼关等地地方志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潼关南原发生过这么一场大战。
(24)&ldo;息马深山&rdo;的说法相当普遍,区别只在于各种史籍记载的&ldo;息马&rdo;地点不一致。《绥寇纪略》卷八说是在陕西汉南&ldo;伏一年有余,不复出&rdo;;《平寇志》卷三说李自成&ldo;逃入郧阳,息马深山中&rdo;;《二申野录》等书则说&ldo;困于巴西鱼腹诸山。&rdo;
(25)李自成部在这段期间的部分活动情况,在拙稿《李自成起义军究竟从何处入豫?》一文里作了一些介绍,可资参考。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
(26)赵吉士:《续表忠记》卷四,《谷城令阮公房县令郝公合传》。
(27)时任湖广按察佥事的王瑞栴在《上戴治院书》中说:&ldo;八贼求抚,自去年麻黄之间已持此议。嗣后说屡变而计屡迁,闪烁不可方物。&rdo;引自康熙二十三年《温州府志》卷三二《艺文》。按,戴治院即郧阳抚治戴东旻。
(28)参看杨山松:《孤儿吁天录》卷三;沈颐仙:《遗事琐谈》卷五《寇祸本末》;邹漪:《明季遗闻》。
(29)王瑞栴:《上戴治院书》。王瑞栴在下文中说:张献忠&ldo;欲厉兵秣马,意欲何为?岂真在剿贼哉!无非欲树此大营垒,便进可以攻,退不失守,弗致困我戎索耳。是则口言降也,而心未肯降,且先树一不可降之势矣。&rdo;
(30)王瑞栴:《上理按两院书》,见康熙《温州府志》卷三二,《艺文》。
(31)杨山松:《孤儿吁天录》卷三。
(32)同上。
(33)同上。
(34)杨嗣昌:《戊寅四月十二日召对》。见《杨文弱先生集》卷四三。
(35)同治《郧阳志》&ldo;祠记&rdo;卷三,记张献忠立的石碑一直保存到乾隆三十八年,当时的清朝上津知县张道南路过元真观,&ldo;覩其碑,立命乡人仆而碎之。&rdo;上面引用的碑文见张道南所作之记。
(36)《绥寇纪略》卷六。按,是书与《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一,皆记刘国能投降的时间是崇祯十一年正月初四日;《平寇志》卷三记于十二年二月初一日,与事实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