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马蜂螫了陈叔宝的手之后,“嗡嗡”地飞到了树枝上。陈叔宝仰天长啸道:“老天爷呀,你睁睁眼——”他的话还没说完,“噗嗤”一下,树枝上的老鸦刚好要拉屎,便不偏不倚地屙了他一嘴鸟屎。
鸟屎卡在咽喉,陈叔宝恶心得要命——欺人太甚。简直是欺人太甚也,就连倒霉的老鸦也欺负文人。
陈叔宝终于忍耐不住愤怒地叫道:“无耻老鸦太缺德,粪便拉到文豪脸;有朝一日把仇报,让你全家都戴孝。可笑,可笑。”
也不知道到底谁更可笑。算了,惹不起,该躲得起吧?今天出门不顺,回去歇息歇息也罢,明日再来卖字画,说不定能赚大钱呢。
陈叔宝转身往家走,晕头转向地,一不小心掉进了茅坑里,弄得浑身是粪。幸亏茅坑不是太深,没把他淹死,在茅坑地扑腾、扑腾,巴巴叉叉地爬上来。
倒霉,倒了八辈子祖宗的血霉。陈叔宝臭气熏天地回到家中,哥哥的气就不打一处来,狠狠地训斥道:“没有用的东西,还回家干什么?不如掉茅坑里淹死算了。”
陈叔宝羞愧难当地说道:“哥哥息怒,容贤弟一表。”
“去吧,去吧。哥哥实在拿他没法,戏弄他道:“穷酸文人去卖字,大风刮跑纸满地。笔尖无眼扎伤你,手摸一滩臭狗屎。马蜂螫住无能手,天上老鸦屙屎吃。没羞,没羞,真没羞,跌进茅坑淹死算了。”
嫂嫂劝解道:“莫怪弟弟了。人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就这,平平安安地回到家就好。他也是尽心尽力了。不如明日我和他一起去卖字画。”她转身对陈叔宝安慰道:“贤弟莫灰心,你先去坑塘洗洗。在这个家中,只要有嫂子一口汤,就有你弟弟一口饭。我就是吃个蚂蚱,也会给你留个大腿的。”
陈叔宝毕竟还是个少年,心智不够成熟,也没有独立能力,经历了这自谋职业的第一步,他感慨万千。他听嫂嫂的话,去池塘里洗干净的身子,对嫂嫂还是感恩戴德的。甚至,他将嫂嫂视为伯乐。
静静地坐在家中无所事事。好在,有那册书简。读书人吗,爱书如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忽然想起藏在石桥下面的那本书,陈叔宝便偷偷摸摸地去翻看。他好像对梅花玉杯着了迷。有朝一日能得到梅花玉杯,那可就一步登天了。陈叔宝啊,陈叔宝,老天爷会感动的,一旦我拥有了梅花玉杯,还需要卖字画么?
天真可笑的人,与陈叔宝一般想法的人,岂止一个?
没有书读,文人们也不会自甘寂寞。于是,说书的在民间风行。你不让我读书,不让我写竹简,我们就口口相传,听书总可以吧。
说书,说说算了,就如同大风刮跑了,不会留下什么把柄。
陈叔宝就去听说书。夜幕降临了,城墙根儿下那棵银杏树枝叶茂盛,形成了天然的说书场。
一位口齿伶俐的先生架起一个小边鼓,一手拿着鼓槌儿,一手拿着铜质的月牙板,一咏三叹地唱起了“鼓儿哼”——
梅花玉杯传家宝,不知沦落到何处?有人说,在子康的墓中,有人说在铁蛋儿他老奶奶的墓中,有人说在蔡国,有人说被砸碎了——莫衷一是,到底去了哪里?
鼓儿哼是一种民间的曲艺演唱形式,在没有书读的时代,此地非常流行“鼓儿哼”。
说书艺人眉飞色舞地讲着:于是,便出现了盗墓贼。这本是丹阳城里一怪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书的本来是讲故事,可听故事的陈叔宝却上了心。
陈叔宝心中窃喜——好啊,我倒要听听,他怎么知道梅花玉杯所藏的地点,说否与藏宝图上的一样?
唉,今天太可惜了。刚说道梅花玉杯,刚刚有了线索,便来了个“且听下回分解”。下回就下回吧,反正明天就接着说了。
难道一个文弱书生,要去作盗墓贼么?有了梅花玉杯,就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呀——天助我也。
不行,急于求成的陈叔宝脑筋“哗”的一转弯儿,莫非那个说书的?他一定知道梅花玉杯的下落,他一定知道梅花玉杯藏在哪里,难道他是个盗墓贼?
不会吧?那说书人若是盗墓贼,又何必在大庭广众面前暴露真是身份呢?
要不,去问一问?私下里拜访一下说书人?
可是,当陈叔宝去找那说书人时,早已人去楼空。在说书现场——大槐树下,不见了鼓架子。怎么办?还是等到明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