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立年少爷么,那倒是个好人……&rdo;杨嬷嬷听绮年提起来,倒是一拍掌,&ldo;若是过继了来,必然会孝敬太太的。&rdo;
&ldo;只是说起来,不知七婶肯不肯。只怕她不肯又不好驳,倒显得我们挟恩求报了……&rdo;绮年倒是有点犹豫,但是周家在成都这边共有四五房族人,她拿得准人品的也就只有周立年一个了。
&ldo;立哥儿是个好的……&rdo;吴氏也点了点头,&ldo;若是继了他,我倒也放心。前几年读书也颇得称赞的,只这几年为了养家耽搁了。若是好好的再读几年,日后有了功名,你出了嫁也有个依靠。只是不知你七婶肯不肯……&rdo;
杨嬷嬷却是越想越觉得合适:&ldo;今儿姑娘不是还说有些纸要送去?不如老奴就去走一趟,也探探七太太的口风?&rdo;
这倒也是个办法。即使不成,杨嬷嬷不过一个下人,说的话也算不了什么,并不妨碍日后两房来往的脸面。绮年便道:&ldo;再取五两银子,奉成年大哥做个程仪。就说不能送他了。些许银子,望七婶娘也莫要推辞。&rdo;
吴氏虽点了头,心里想起丈夫,又不由得难受。绮年看她眼圈又红了,赶紧想些别的话来岔开了,又使眼色叫杨嬷嬷去取了纸,往七房去了。
七房所住之处离二房也不甚远,房屋却十分鳖窄。小小三间房,一间堂屋敞亮些,还兼着书房;东厢大些,就做了两兄弟的住处;西厢是周七太太李氏带着一个未留头的小丫头住着,此时正靠着窗户纳一双鞋底,见杨嬷嬷来了,忙要起身。
&ldo;哎哟我的七太太,您快坐着别动。&rdo;杨嬷嬷行了礼,连忙阻止李氏下炕。李氏腿脚不甚好,冬日里受了寒气尤其难受,&ldo;方才立年少爷给送了新鲜柑子来,我家太太和姑娘吃了都说味儿好,没什么好东西回礼,这些纸说是两位少爷用得着的,叫老奴送过来。&rdo;
李氏说话也是柔柔软软的,中气不足:&ldo;不过几个柑子,若说是回礼,我就臊死了。二嫂总是想着,变着法的贴补我们罢了。嬷嬷快坐,没什么好茶叶,立哥儿带了些秋茶回来,倒是今年新鲜的,倒一碗来嬷嬷尝尝,别嫌弃就是。&rdo;那小丫头一溜烟儿去厨房沏茶了。
杨嬷嬷忙道:&ldo;一来就偏了七太太的新茶叶了,说来都是老奴有口福呢。倒是两位少爷怎的不见?&rdo;
李氏叹道:&ldo;想来嬷嬷也知道了,成哥儿寻了处馆坐,不等过年就要去了呢。是以今年中秋,也是我们娘儿三个团聚一回,兄弟两个出去采买些东西了。&rdo;她其实也有个不足之症,只是不能似吴氏一般请医用药,所以说起话来,格外的显着虚弱。
杨嬷嬷在杌子上坐了,叹道:&ldo;眼见着七太太有福气,大少爷有了功名在身上,过几年二少爷再考取了,后头的日子可不就好了?&rdo;
李氏低声道:&ldo;这些年,可不都亏着二嫂么。二嫂如今身子怎样了?我也不好出门,隐约听说前些日子病了?&rdo;
杨嬷嬷就等这句话呢,当下唉声叹气:&ldo;也不瞒七太太,还不是三房……&rdo;不提绮年如何对付周三太太,只把那强逼着要庚帖的事说了,&ldo;您说,这可像是大家太太们做的事……&rdo;
李氏也不由得摇头叹息:&ldo;三嫂这性子……&rdo;其实哪里是性子不好呢,分明是欲壑难填,只是不好直说罢了。
&ldo;唉,说起来,我们太太吃亏就吃亏在没个儿子。总说,若是有个立年少爷这般的儿子,那就甚么心事也没有了。&rdo;
李氏怔了一怔,低下头去纫了一针鞋底,才道:&ldo;虽说没有儿子,绮年那孩子,却是又孝顺又能干,一般人家的儿子都比不上的。&rdo;
杨嬷嬷沉沉叹了口气:&ldo;七太太不是外人,老奴说话也就不掖着藏着了。我们姑娘转过年就十三了,还能在家里留几年呢?三房又是那么……只怕是想把扬少爷塞给我们太太呢。&rdo;
李氏不由得又怔了怔:&ldo;扬哥儿?三伯那一房,也只得扬哥儿一个成丁的,下头的云哥儿还小,怎么想着过继大的呢?&rdo;说句不好听的,要是下头小的夭折了,三房自己可就没儿子了。
杨嬷嬷不由得撇了撇嘴,只是三房终究是主子,她还是个奴仆,不好说得太直接。然而这里头的事,李氏又如何不明白呢?一时间屋子里倒静了下来,直到那小丫头捧了茶上来,杨嬷嬷方起身接了,笑道:&ldo;新茶这清香真是一沏就出,老奴这不懂的,也觉得香得好闻。&rdo;
李氏笑道:&ldo;新茶,只是不经沏,嬷嬷喝个新鲜罢了,究竟也不算什么。&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