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杰克&iddot;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写道:&ldo;我经历了多次战争,但从来未见过比共产党这次胜利强渡黄河更为高明出色的军事行动。说它高明并不在于这次军事行动本身,而主要在于对这一军事行动的构想‐‐它的胆识、气魄,特别是他们创造性的想象力。&rdo;
烈日炎炎,暑气蒸人。
一间不大的乡村小学教室里,墙上挂满了标着敌我态势的军用地图,木条凳上坐着陆续赶来开会的各纵队军政首脑。
邓小平翻开6月30日《中央日报》,头版通栏大标题:&ldo;豫北军民一致合作,粉碎共军狂妄迷梦‐‐刘伯承部业已溃不成军&rdo;。
邓小平把报纸递给刘伯承:&ldo;梦话!以为我主力还在豫北反攻呢!&rdo;
刘伯承接过报纸,笑道:&ldo;兵不厌诈,很好嘛!&rdo;
会议开始。邓小平讲话:&ldo;大反攻的序幕已经揭开了,蒋介石的&lso;足以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rso;已经被我们撕破!我们渡河后的任务是什么呢?请看‐‐&rdo;
邓小平的手指向地图:
&ldo;这一头是陕北战场,有胡宗南的20万人;这一头是山东战场,有顾祝同的45万人。我们晋冀鲁豫战场正是连结东西战场的中间地带。刘司令员有个生动的比喻‐‐哑铃式,两头粗,中间细,这就是蒋介石重点进攻后的形势。
&ldo;所谓中间细,就是摆在我们当面的只有刘汝明集团的两个师,六个旅。此外,我们在渡河前,以太行、冀南的军区部队于豫北伪装主力发起进攻,豫皖苏部队向开封以南佯动,造成了敌人的错觉,转移了敌人的视线。蒋介石着令在我野战军主力附近的王仲廉部也由滑县向北开进,更加远离我之渡河地段,于是,这个哑铃的&lso;把&rso;更细了。
&ldo;现在,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斩断这个&lso;把&rso;,把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民党统治的区域里去,使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反攻。&rdo;
刘伯承接道:&ldo;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敌人的两条腿,我们哩?拦腰砍去!&rdo;
刘伯承挥臂做了个手势,各纵队司令、政委们笑起来。
邓小平:&ldo;这一刀一定要砍好,一定要砍在敌人的要害部位。&rdo;
刘伯承:&ldo;经过一年的战争,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的总兵力由430万人降为373万人,能用于机动的兵力仅40个旅。胡宗南占领延安,蒋介石说这是大时代的开始,我说这是大役事时代的开始。当然,蒋介石的军队在兵力、装备、经济力上仍占很大优势。但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洞悉了潜在的反攻形势,提出了中央突破的战略方针,决定以主力打到国民党区域,由内线作战转到外线作战。&rdo;
在坐的纵队干部被这大胆的战略决策震动了,互相交换着眼色。
这些高级将领有的几年、有的十几年跟随刘邓东战西征,他们常为刘邓那计谋深远、纵横贯联、通揽全局的大军事家的风度和才华诚服。刘邓善于就大势与局部沉思,指挥作战总是从全局利益出发,&ldo;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rdo;;部署工作&ldo;走一步棋,看三步棋&rdo;;思考问题&ldo;前后照应,上下结合,还要照顾左邻右舍&rdo;,&ldo;既看到当前的需要,又考虑到未来的发展&rdo;。真可谓满腹韬略,气度恢宏,充分显示出兵法家、谋略家的赫赫风采。
刘伯承治学勤谨,戎马倥偬也照样手不释卷,他对中国的旧学有很深的根底,早年从军,熟读《孙子兵法》。30多岁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又博览了世界军事论著。几十年日复一日、从孙子到拿破仑、苏活洛夫,从古代战史到中国革命战争、苏德大战,他都做过深刻的研究,同时著译丰厚。
1942年,刘伯承50寿辰,朱德总司令撰文相贺,文中说:
他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为国内不
可多得的将才。
陈毅挥毫赋诗,赞刘伯承:
论兵新孙吴,
守土古范韩。
和刘伯承交过手的日本军事家则以《水浒传》中的神机军师朱武来形容他的机略。傲慢的西方国家只承认中国有&ldo;三个半&rdo;战略家,刘伯承被列为其中的&ldo;一个&rdo;。
刘邓大军的人都说刘邓不可分,刘邓自己也这么说。他们的不可分,除去感情上的融洽,更主要的是工作上的默契。刘伯承具有战略家的恢宏磅礴、严谨慎密,邓小平具有政治家的敏锐冷峻、旷达果断,二者相得益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ldo;刘邓指挥艺术&rdo;,使&ldo;刘邓&rdo;这个称谓中间不能加人顿号,成为世人传说的佳话。
刘邓恰如两位造诣极高的导演,气魄非凡地导演出诸多震惊中外的战争活剧。现在刘邓又接受了新的&ldo;剧本&rdo;,各纵队首脑们将要在这个新&ldo;剧本&rdo;中担任难度极大的角色;他们很兴奋,同时也感到了压力……
邓小平点燃了一支烟,用目光扫了一下会场:
&ldo;同志们,毛主席的这个战略决策去年打平汉战役之后就有了,那时条件还不成熟。到了今年初,毛主席又准备动这一招棋。这无疑是一步险棋。打扑克我在行,下棋不行。在座有懂棋道的,可以理解毛主席动这一步棋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