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小说网

面包小说网>唐诗宋词的画简单一点 > 第215章 清明祭(第1页)

第215章 清明祭(第1页)

《唐诗宋词漫话》

莫春炳,一位扎根于广西钦州乡村的智者,以四季变换与乡土人情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反映乡村风貌的优美诗歌。他不仅热衷于文学创作,还精研风水易道,将古老智慧应用于乡村规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通过微信“位置”搜索“莫大哥”,即可深入了解这位乡土诗人及其作品,体验一段心灵之旅,感受乡村的纯真与诗意。莫春炳的作品如同清泉,滋养人心,引导我们在都市喧嚣之余,重拾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联系——

第二百十五章:清明祭

《清明祭》

莫春炳

写于甲辰年清明吉旦

梨花若雪徒悲伤,

雾雨如烟思念长。

紫燕低飞日西斜,

孤鹤声泣夜未央。

纸钱蜡烛传敬意,

牲仪酒礼土承香。

青山常存忠孝骨,

世上铭记尧舜章。

……

赏析

莫春炳的《清明祭》以哀而不伤、深邃含蓄的手法,深情地描绘了清明时节特有的哀思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寄托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缅怀与追思。

开篇“梨花若雪徒悲伤,雾雨如烟思念长”,借助洁白的梨花与朦胧的雾雨,营造出一种忧郁悲凉的氛围,梨花似雪,喻示纯洁无瑕;雾雨如烟,象征绵延不绝的哀思,两者相互映衬,强化了悼念的意境。

接着,“紫燕低飞日西斜,孤鹤声泣夜未央”,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的凄美画面——紫燕低翔、孤鹤悲鸣,加深了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似乎连自然界也沉浸在悲伤之中,渲染了清明祭扫时沉重的心情。

“纸钱蜡烛传敬意,牲仪酒礼土承香”,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虔诚,纸钱燃烧,蜡烛摇曳,传递着生者对亡者的尊敬与哀悼,而丰盛的祭品则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期望祖先能够享用这份心意,感受到后代的怀念。

末句“青山常存忠孝骨,世上铭记尧舜章”,表达了对先人的崇高敬仰,认为忠孝之德与天地同寿,就如同巍峨的青山一样永恒,激励世人铭记古圣先贤的美德,代代相传。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清明节的风俗习惯与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传达了对生死、亲情、忠诚与孝顺的深刻思考。在哀伤与怀念中,亦不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追忆过往的同时,更要珍惜眼前,延续先辈的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使忠孝美德永远流传。

莫春炳先生以其清明祭之作,不仅是一次个人情感的深情倾诉,更是一部生动的文化史诗,它跨越时空,深植于中华文明的土壤之中。在这部作品中,他巧妙地编织了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交响曲,将个体的情感共鸣升华至全人类共通的体验,揭示了生命本质的尊贵与家庭纽带的恒久力量。

他通过对清明时节独特景致的细腻描绘,唤起了读者内心最温柔的部分,使之沉醉于那一份难以言说却又普遍存在的哀思之中。同时,这种哀而不伤的表现手法,恰如一缕轻风拂过心田,让人在感慨生死无常之际,亦能体悟到生命的坚韧与宝贵,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尤为重要的是,莫春炳先生的作品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家庭伦理的尊重。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无不渗透着儒家思想中“仁爱”、“孝悌”的精髓,呼吁后人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应当践行这些亘古不变的道德准则,维系血缘间的温情与社会责任,使家族乃至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此外,《清明祭》还承载了教育的意义,它启示年轻一代不仅要铭记历史,学习先人的智慧与勇气,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光大,使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既是个人修养的提升,也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彰显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莫春炳先生的《清明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一座照亮人心的灯塔,带领我们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促使我们反思自我,展望未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善良且充满爱的世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