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道:“是什么题目?”
宝玉道:“一个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个是《人不知而不愠》,还有一个是《则归墨》三字。”
贾政道:“都有草稿吗?”
宝玉道:“都是写出来之后,抄好了给师父又改的。”
贾政道:“你带回家里了,还是放在学堂里了?”
宝玉道:“放在学堂里了。”
贾政道:“叫人去拿过来给我看看。”
宝玉赶紧叫人去传话给茗烟:“叫他去家塾去,我书桌的抽屉里有一本薄薄的竹纸本子,
上面写着‘窗课’两个字,就这本子赶快拿回来。”
过了一会儿,茗烟就拿了过来,递给宝玉,宝玉就呈给贾政了。
贾政翻开来看,看见头一篇写的题目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宝玉本来的破题是“圣人有志于学,幼而已然矣。”
(破题:全文主旨)
(圣人立志学习,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贾代儒却将“幼”字划掉了,直接用“十五”。
贾政道:“你本来用的‘幼’字就没有紧扣题目了,‘幼’字,是从小开始一直到十六岁之前,都是‘幼’。
这一章是圣人自己讲述学问的造诣一年年递进,所以才需要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全都明确地点了出来,
到什么时候,到哪种程度,
师父把你的‘幼’改为‘十五’,就清晰很多了。”
接下来是承题,那被划去的本来是:“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
(承题:进一步阐述和扩展文章主旨的内容,通常是用三句话。)
(人不立志学习,是人之常情)
贾政摇了摇头,道:“这不但孩子气,也可以看出你的本性,没有立志学习的志气。”
再看下一句:“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
(圣人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也不难)
贾政道:“这就更不像话了。”
然后又看贾代儒做的修改:“夫人孰不学,而志于学者卒鲜。此圣人所为自信于十五时欤。“
(世上有谁不学习的呢?但立志学习的人却是很少的,这是不是就是圣人在十五岁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自信和决心呢?)
就问宝玉:“改的地方,懂吗?”
宝玉答道:“懂了。”